正文 第22章 億萬富翁的理財人生(2 / 3)

第二,不要活在過去,要麵對現實。

第三,待人真誠。

第四,要學會領導。

第五,主動進行改革,不要等到被迫時才進行。

第六,如無競爭優勢,就不要與之競爭。

鮑爾默的這些精要的思想,長遠地影響著微軟的經營理念,同時也主宰著微軟的命運。

郭鶴年

郭鶴年的名字,在馬來西亞已成為財富和成功的代名詞。在2011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中,他排在第61位。

他掌控著馬來西亞的蔗糖業,由此獲得了豐厚利潤,被稱為“大馬糖王”。

假如說糖業構築了他的皇冠,那麼,酒店業就是皇冠上一顆明珠。在挖到糖業這第一桶金後,郭鶴年一鼓作氣走上多元化、跨國化的發展之路。

觀察家分析,郭氏家族在獲得最初的成功後,便以“水銀瀉地,無孔不入”的投資方式進行發展,隻要有錢賺,就不會放棄,因而越滾越大。

喬治·索羅斯

索羅斯被稱為“金融天才”,他在2011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中排名第46位。他成立了一家對衝基金:即索羅斯基金。該基金最終成了著名的量子基金。

索羅斯的投資哲學的核心理念為:一是“不完全理解”;二是“反身性”理論。

約翰·邁吉提到“地圖”的概念與“不完全理解”可能類似,大概就是說:一張地圖並不能代表它所描繪的地區本身。

索羅斯認為,人認知的缺陷是天生的,有缺陷的認知與事件本身之間存在雙向的聯係,導致兩者缺乏照應,他把這種雙向聯係稱為“反身性”。

阿尼爾·阿姆巴尼

他是昔日人們眼中的花花公子,被哥哥掃地出門的弟弟,他是阿姆巴尼家族的叛逆者,由於長期籠罩在父親和哥哥的陰影下,生存空間狹小,當有一天分家後,“他像機器一樣工作,對數字了如指掌,在他的腦袋裏能記住那麼多細節,很少有CEO能做到,他絕少涉足娛樂活動。”一位熟知他的人這樣評價他。

最終,阿尼爾用了短短一年時間,使財產增加了兩倍以上,成為世界上財富增長最快的人之一,這在世界上是鳳毛麟角的。

在2011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中,他排名第103位。

保羅·艾倫

“保羅·艾倫是一個有遠見,又敢想敢幹的人,他能為自己的愛好放棄學業,能先人一步看到事業的美好前景,這是他的過人之處,又是他獲得成功的關鍵。”比爾·蓋茨這樣描述曾和他創辦微軟公司的夥伴。

保羅·艾倫為人真誠,喜歡音樂,熱愛家庭,他的管理法與眾不同,並有著異於常人的成功標準,他對工作始終鬥誌昂揚。

他說:“美好的生活就是創造,無論是編寫程序,做音樂,還是投資。”

在2011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中,他排名第57位。

邁克爾·戴爾

年輕時,他依靠過人的膽量,在股市暴跌時買進高盛大量的股票,獲利了1800萬美元,他決定正式成立戴爾電腦公司,那時他隻有23歲。

他說在全球計算機產業的舞台上,有三種角色:

一是技術派,他們技藝精湛,英特爾的葛魯夫是典型。

二是學院派,他們對技術不在行,但有文憑,還有豐富運作的經驗,IBM的郭士納是典型。

三是野生派,他們沒有文憑,單靠少年冒險抓住機遇,像野草般生命力頑強,我就是典型。

戴爾在2011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中,排名第44位。

米哈伊爾·普羅霍羅夫

俄羅斯礦業和金融業大亨米哈伊爾·普羅霍羅夫,他的發家史,與蘇聯的解體有密不可分的關係。趁蘇聯解體的時機,他在1995年,成為了舉世聞名的諾裏爾斯克鎳礦——全球最大的鎳礦和鈀礦產地的老板。

他還是俄羅斯億萬富翁中唯一的單身漢,這位“俄羅斯最牛鑽石王老五”曾說:“缺乏效率,是生意人最大的風險,我希望自己所投資的企業,盡量收獲多倍的回報,並一直向著這個方向努力。”

對體育近於癡迷的他說:“運動讓我保持敏銳,使我精神更加專注。”

比爾吉德·勞辛家族

比爾吉德·勞辛家族是瑞典包裝的巨頭,“包裝帶來的節約,應超過它的成本。”這是利樂公司創始人的格言,並一直被接班人秉承下來。

假如沒有包裝,50%以上的液態食品,將會因被汙染或變質,而無法安全送到顧客手中,利樂公司采用革命性的輕型包裝技術,深受客戶的信賴,因為它使得果汁和牛奶的新鮮口感得到最大程度的保存。正是這優質的產品,加上全方位的良好服務,使利樂公司迅速成長、壯大。

在2011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中,勞辛家族排名第49位。

沙希·魯雅、拉維·魯雅兄弟

沙希·魯雅和拉維·魯雅兄弟,是印度第四大私營集團的一對好搭檔,在過去的幾十年中,他們把愛薩集團從一家小型建築公司,發展成印度的工業巨頭,其鋼鐵、航運和電信等業務的年收入達到150多億美元。

當印度另一家與之抗衡的兄弟集團內鬥不已時,他們始終保持著家族業務的統一。兄弟倆甚至有共同的迷信,認為13是自己的幸運數字,因為他們最初的辦公樓設在13層,爾後集團就迅猛發展起來了。

在2011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中,他們排名第42位。

米哈依爾·弗裏德曼

仿佛他天生就是一個商人。大學畢業後,弗裏德曼就和同學一起創建了Alfa。他的第一家公司是買賣白糖、食油等百貨的貿易公司。他用石油從古巴換來糖,在蘇聯物資短缺的蘇聯時代,他狠狠地賺了一把。

到40歲時,他已成為俄羅斯銀行和石油業的大亨,成為最年輕的寡頭之一,他之所以能成為寡頭,靠的是頭腦和適應環境的能力。因為自己的猶太人身份,他曾經飽受歧視,然而,他緊緊地抓住了時代的機遇,最終成為了世界的精英。

在2011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中,他排名第43位。

傑夫·貝索斯

他是亞馬遜網絡購物中心的開創者,因為一個偶然的念頭,他想到在網上創辦一個書店,在當時,有這樣想法的人可能成千上萬,但切實動手去做的少而又少。

“快速、實惠、簡便、求新”成為亞馬遜網站的經營宗旨,也是競爭優勢的來源,還有一點就是,他們保持極少的庫存量。一般他們隻維持200種最受歡迎的暢銷書的庫存,通常是等顧客選定後才進貨。

“別人想到的沒去做,我做了”這是貝索斯的成功語錄。

薩薇奇·金德爾

她是印度最富有的女人,在2009年《福布斯》全球富婆榜中以122億元的淨資產排名第四位。

薩薇奇·金德爾自從丈夫去世後,就成為了印度鋼鐵與能源巨頭——金德爾大集團的非常務主席,目前,由她的四個兒子處理集團中的實際事務,而她自己,則熱衷於政治事業,並在家鄉阿裏亞納邦議會選舉中,當選為一名議員。

唐納德·布倫

學藝術出身的唐納德·布倫,為人十分低調,對投資有著極其敏銳的眼光,他還是美國出了名的大慈善家。在2011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中,這位美國的房地產大亨,以淨資產120億美元,排名第64位。

他富有創造性的投資策略,在房地產投資上,為自己創造出巨大的商機和利潤,以下是他投資的幾個要點:

第一:對優越位置,樂於支付高價。

第二:有無增值的創造性觀點時,不要購買。

第三:運用創造性的問題解決方式,利潤空間將會很大。

第四:在投資之前就寫好商業計劃。

傑拉爾德·卡文迪什·格羅夫納

格羅夫納是英國的房地產大亨,他之所以能獲得成功,絕大部分原因在於,他與上市地產公司相比,更有前瞻性,並且他參與和政府達成的長期合作項目。

在70年代和80年代高通貨膨脹的嚴峻時期,大量地產公司紛紛倒閉,格羅夫納集團對采用租賃權法律所導致的困難,還是挺過來了,並且發展勢頭迅猛。

如今,格羅夫納集團對房地產的投資組合日益全球化,創造的利潤迅速增長,在2011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中,格羅夫納及其家族排名第57位。

約翰·保爾森

約翰·保爾森這位億萬富翁,在2007年美國的次貸危機中,他成為了最大的贏家,他因大肆做空,而獲利無數,因此被封為“華爾街空神”。

保爾森的投資風格十分謹慎,自他的基金成立起,僅有一年是虧損的。正如他曾經表達的要點:要賺錢,首先是不虧損。

他有兩條投資哲學為:一是上漲時不必費心,下跌時有充分的準備;二是風險套利,是力求不虧錢,而不是力求賺錢。

在2011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中,他排名第41位。

阿比蓋爾·約翰遜

作為全球最大的共同基金公司老板愛德華·約翰遜的女兒,阿比蓋爾並不是在靠父親吃飯,天資聰穎的她,是一位不容置疑的商界奇才。

富達集團擁有大型經紀和保險業務,她目前掌管的資產總額達6500億美元,她是當今美國金融界最有實力的女性,目前,富達集團由她和她的父親共同執掌。

在2011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中排名第69位。

豪爾赫·保羅·雷曼

豪爾赫·保羅·雷曼是巴西啤酒釀出的億萬富翁,在2011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中,他排名第55位。

早在2004年,雷曼以11億美元的淨資產,第一次進入《福布斯》全球富豪榜,而其中大部分財富,都來自他在安必夫公司所擁有的8%的股份。那些股份,一直要追溯到1989年,源於當時雷曼和他在巴西某投資銀行的合作夥伴一起買進了當時巴西最大的啤酒公司的股票。

雷曼成功的秘訣在於:對金融回收的堅持,對實體營運成果的執著。

羅曼·阿布拉莫維奇

阿布拉莫維奇出身貧寒,在他高中畢業後,在軍隊中服役了兩年。退役後,在莫斯科國家法律學院學習,並順利畢業。20世紀80年代末,阿布拉莫維奇嚐試經商,並靠走私香水、香煙等日用品掘到了第一桶金。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開始了私有化進程,阿布拉莫維奇與另一寡頭抓住機遇,用極低的價錢把國有的西伯利亞石油公司收入囊中。接著,他又控股了俄羅斯民用航空公司、俄羅斯鋁業公司等,從而建立起龐大產業帝國。

在2011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中排名第53位。

蘇珊娜·克拉騰

誰是德國的女首富?她就是這位藏在幕後的決策人——蘇珊娜·克拉騰。她是德國寶馬公司董事,也是阿爾塔納製藥公司的絕對控股人。

克拉騰這個家族的發展,貫穿著一條線:他們不會隻固守於某個企業或某個行業。一旦發現某個經濟鏈條在走下坡路或有向上發展的趨勢,他們就會及時重組他們的財產。

另外,在寶馬公司還流傳著蘇珊娜的一段佳話,她化名在寶馬公司實習時,與現在的丈夫發展了一段美好的愛情。

伊裏斯家族

智利的伊裏斯家族,掌控著世界最大的銅礦公司之一,他們的安托法加斯塔集團,在2011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中,以淨資產192億美元,排名第27位。

安托法加斯塔集團在2010年,股價上漲超過了一倍,使得2011年他們的財富在2010年榜單的基礎上,增長了80億美元。

自從2005年丈夫去世之後,妻子伊裏斯·馮特博納繼承了財富,如今她的兒子讓·保羅是安托法加斯塔集團的董事長。

小弗雷斯特·馬爾斯

瑪氏公司一開始,隻是一家很小的糖果廠,然而,時至今日它的分公司,已遍布世界各地。在2011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中排名第81位。

小弗瑞斯特·瑪氏的管理風格,無疑為公司奠定了深厚的根基,他確立的五大原則是:品質、責任、效率、互利、自由。

一直到今天,第三代掌門人小弗雷斯特的這些管理的哲學,帶領著瑪氏公司成為全美最大的糖果製造商,而且正在實施全球性擴張的計劃。

傑奎琳·馬爾斯

瑪氏公司的第二代掌門人——老弗雷斯特,於1999年去世,家族的第三代繼承人傑奎琳·瑪氏,一下子就成為全球第九富有的女性。在2011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中,她以淨資產100億,排名第81位。

如今,傑奎琳與兩個哥哥——約翰·馬爾斯、小弗雷斯特·馬爾斯,共同持有著這家世界上最大的糖果公司的股份,並且共同經營。

約翰·馬爾斯

1999年4月,弟弟小弗瑞斯特·馬爾斯低調地退休了,哥哥約翰·馬爾斯目前出任瑪氏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在2011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中排名第81位。

瑪氏公司的發展,始終貫穿著兩大主軸:一要創新;二要及時把創新的經驗運用到世界各地。

如今,瑪氏公司是全球行業的領路者,他們擁有眾多世界知名的品牌,在這些品牌中,價值超過十億美元的有:德芙、士力架、益達、寶路、偉嘉等。

如此多暢銷的國際品牌,這是由全球精英的領導者所發展出來的。

羅納德·佩裏曼

在比爾·蓋茨公布全美十位最大方的慈善富豪中,羅納德·佩裏曼排列在第4位。他常年名列在全美最慷慨的慈善家行列,他似乎把慈善當成一項事業來做,每年在慈善事業上,他差不多會投入6000多萬美元,過去十年間,他善款的數額已超過2億美元。

佩裏曼的真正身份是,投資公司McAndrews&Forbes的首席執行官,他擁有著數十億資產,進行投資的領域也十分寬泛,包括化妝品、甘草、雪茄、汽車、電視、彩票、漫畫產業、珠寶等各行業。

奧列格·德裏帕斯卡

他是一個俄羅斯的傳奇人物,他是鋁業匪幫戰爭中生存下來的鋁業大亨,他就是曾經的物理學家奧列格·德裏帕斯卡。

當其他億萬富翁在通過貨幣投資來賺錢的時候,德裏帕斯卡還在一家鋁廠的車間裏上班。他工作十分刻苦,經常晚上就直接睡在電解爐旁邊。

他26歲時,用自己手上的錢,大量購買了工廠的股份。當他32歲時,已經通過大量投資,掌控了俄羅斯的鋁工業,從此,他在俄羅斯的寡頭中,開始占有了一席之地。瓦吉特·阿列克佩羅夫他是石油巨頭瓦吉特·阿列克佩羅夫,掌管著俄羅斯最大獨立生產公司——盧克石油公司。

對公司投資的新動向,他透露:“我預計在2013年,我們將在伊拉克開采出第一桶石油,但是作為領導人,我不希望增加集團財務穩定性的風險,我認為在2011年,各種危機情況還沒有停止影響石油產業。”

不久前他還表示,盧克石油公司不準備把回購的股份重新投入到股票市場上,而是盡可能作為公司的資金儲備。

萊昂納多·德爾·維奇奧

小時候,因為母親無法同時撫養5個孩子,不得已把兒子萊昂納多·戴爾·維奇奧寄養在孤兒院,他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在工廠裏打零工,他所在的這家工廠主要是加工一些眼鏡的零件,這樣的經曆使他在23歲時,便順理成章有了自己的眼鏡製造店。

如今這個商業奇才,已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眼鏡製造商,從平凡到成就偉業的過程,他憑自己過人的毅力堅持了下來,在2011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中,他排名第71位。

卡爾·伊坎

年青時,卡爾伊坎在全美出最多富翁之一的普林斯頓大學中攻讀哲學。

後來,他被華爾街稱為“企業的掠奪者”,被《財富》雜誌評為這個星球上最耀眼的投機者,他因成功收購環球航空公司而轟動,在當時很少人認同他的做法,因為他總在最不可能的時候買入企業的股票。

他自己則說:“大家一致的看法,往往是錯的,若你總是隨波逐流,成功就會遠離你。”

在2011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中,他排名第61位。

弗拉基米爾·波塔寧

在1993年,弗拉基米爾波塔寧開辦聯合進出口銀行,為自己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如今他已成長為俄羅斯礦業巨頭、傳媒大王。

而事實,在他的銀行起步時,俄羅斯大多數中小銀行,都被黑社會組織和腐敗的官僚所脅控,他們的目的都有共同的指向:加入利潤可觀的國有資產收購交易,隨著俄羅斯經濟的逐漸複蘇,他們利用債券控製了俄羅斯數千家國有企業,波塔寧也因此成為俄羅斯的七大寡頭之一。

在2011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中,他排名第34位。

菲爾·耐特

菲爾·耐特是耐克公司神話般的精神領袖,被媒體評論為財富500強公司裏最古怪、最離經叛道的天才幻想家領導。

耐特顛覆性地改變了體育營銷的法則,首先采用明星做代言,當廣告字幕打出“定律是用來被打破的”這些非凡的、叛逆性人物的代言時,又征服了無數迷戀耐克的青少年。

因此,耐克的廣告屢次成為廣告史上的經典。耐特要求公司的廣告思想,減弱訴求產品和銷售,而要致力於訴求人與人之間的心靈溝通。

裏卡多·薩利納斯·普裏戈

墨西有兩大全國性電視網絡被該國的顯赫家族所擁有。其中,阿芝台克電視台便是被裏卡多·薩利納斯·普裏戈家族所掌控。

阿芝台克電視台於1968年宣告成立,是墨西哥的第二大電視台。不可思議的是,在2005年,政府為了提高政績形象,竟和阿芝台克電視台一起製造了一場鬧劇,他們假裝指揮綁匪和人質,扮演了一場警方營救民眾的全過程。據說,這則假新聞在墨西哥播出後,差點騙到全國人。

穆罕默德·阿毛迪

穆罕默德·阿毛迪的父親是沙特人,母親是非洲埃塞俄比亞人,這位在沙特阿拉伯投資石油發家的大亨,成為億萬富翁後,他沒有忘記自己身上的非洲血統,源源不斷地對這個被戰火折磨的國家投入大量資金,他興辦金礦、賓館、農場。在農場中,他們種植玉米、水稻等農作物,收割後出口到沙特。

阿毛迪還擴大了投資的範圍,在瑞典投資了一家石油勘探公司和一家普利姆煉油廠,因此他的財富驚人的增長起來,在2011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排名第63位。

爾納斯特·伯德瑞利

早在1977年,意大利“紅色旅”的恐怖組織極為猖獗,伯德瑞利家族便遷往了瑞士,在哈佛商學院畢業後,伯德瑞利接手了家族生意,成為瑞士雪蘭諾公司的董事長。

瑞士雪蘭諾公司的產品,主要致力於生殖生育、生長代謝,以及腫瘤、免疫領域的藥品研究與開發。如今成為全球最大的生物科技公司之一。

伯德瑞利說:關愛健康,培育生命,為全人類提供優良、優質的藥品,是我們永遠的追求。

在2011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中,他排名第81位。

安妮·科克斯·錢伯斯

安妮·科克斯·錢伯斯是美國媒體業的億萬富翁,在她的父親去世後,她接替了父親龐大的媒體帝國,她親自出任亞特蘭大報的主席,同時也擔任了考克斯公司的董事。

這家公司是美國最大的、經營多元化媒體的集團,主要業務涵蓋的領域為:通信、報業、廣播等。

另外,安妮·科克斯·錢伯斯還熱衷於慈善事業,特別是在文化、教育方麵屢屢慷慨出資,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在2011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中,她排名第53位。

喬治·凱撒

1938年,喬治·凱撒和家人逃離了納粹統治下的德國,遷往了美國的俄克拉荷馬州。在那裏,喬治·凱撒的父親白手起家,創辦了一家經營天然氣和石油的公司,並逐步發展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