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為什麼要處死這個馮長久?”卓偉好奇道。卓偉的曆史課並不好,但卓偉也知道深宮大院裏的水很深。
“你沒有發現這個馮長久的墓地規格有些超常嗎?就算是司禮監大太監也隻能按照正四品官員的下葬規格辦事,但這個馮長久的墓室規格幾乎可以比肩王侯將相了。”喀秋莎道。
頓了一下喀秋莎又補充道:“朱棣當權後期,以東廠為首的宦官勢力集團便已經坐大。朱棣殯天後,宦官勢力專權已經達到了一個相當嚴重的程度,朱棣將皇位傳給了宅心仁厚的朱高熾,但朱高熾很討厭宦官,甚至要削弱東廠的職權。而這場鬥爭的結果是,朱高熾被宦官所殺,宦官勢力扶植了一個傀儡皇帝也就是朱高熾的兒子朱瞻基登基,但朱瞻基卻吸取了經驗教訓,低調蟄伏韜光養晦在穩固了自己的地位後,籠絡舊臣將東廠黨羽鏟除,雖然東廠仍然保留,但經曆此番風波後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裏,都沒有恢複元氣。”
明朝的宦官勢力根深錯節,相當龐大,其中最為臭名昭著的就是明末的奸宦魏忠賢。
魏忠賢可以說是華夏古代宦官當中登峰造極的一個人物,就算是崇禎皇帝將魏忠賢誅殺,並且勵精圖治企望重振朝綱,但大明王朝已經被魏忠賢搞得千瘡百孔,窮途末路,最終被李闖王推翻。
從這馮長久的墓便可以看出,東廠當年是何等的風光,一個東廠副都督的墓地規格便可以抵得上王侯。
“那這個馮長久既然是被淩遲處死的,為何馮長久的墓地還有如此規模呢?”卓偉不解道。
“明朝的都城在北方,深城以前就是個不起眼的漁村,天高皇帝遠,再者說當時的馮長久已經是東廠的二號人物,皇帝都可以誅之,更別提打理自己的身後事了。”喀秋莎解釋道。
“這馮長久的墓地怕是在他生前就已經開始營建,隻是下葬的時候有些草率罷了。”喀秋莎看著眼前的石棺道。
卓偉聞言點了點頭,他也讚同喀秋莎的看法,緊接著卓偉繞到了正題上:“喀秋莎,那咱們接下來怎麼做,是想辦法從這裏挖出一個地道,還是再想其他的辦法?”
“這主墓室肯定還連接了墓穴的其他地方,咱們先走走看看吧。”喀秋莎提議道。
喀秋莎帶著卓偉在這個主墓室裏走走停停,卓偉似乎又想到了什麼,他開口道:“喀秋莎,你說田董安排人將盜洞填封住,他為什麼又將墓碑放在外麵呢?這不是此地無銀三百兩麼?”
“這個我也不清楚,有可能隻是做個標記,也有可能是給人一種誤導。”喀秋莎推測道。
卓偉和喀秋莎走著說著,這個馮公公墓的秘密似乎還不止眼前看到的這麼多。
當他們走到了東南方向的盡頭的時候,卻在牆壁上看到了大片的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