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稱奇的舌頭
探索
1
長著“牙齒”的舌頭
企鵝刷子一樣的舌頭主要是用來清潔口腔的嗎?當然不是。它們主要用於緊緊咬住滑溜溜的魚。企鵝是高效的捕魚、吃魚能手,速度成為了它們生活的關鍵詞。在企鵝張開嘴巴吃魚時,那長有尖尖附齒(覆蓋一層厚厚的角蛋白)的舌頭會牢牢地抓住魚鱗,防止到嘴的魚兒滑走跑掉!
2
長在鼻孔裏的舌頭
啄木鳥專門覓食天牛等害蟲,由於啄木鳥食量大和活動範圍廣,每天能吃掉1 000條左右。啄木鳥的舌細長而富有彈性,其舌根是一根極具彈性的軟骨棒。休憩時,它從下齶穿出,向上繞過後腦殼,在腦頂前部進入右鼻孔固定,隻留左鼻孔呼吸。而就餐時,舌根會在一串肌肉的作用下繃緊,從下齶向外滑出,這種“彈篝刀式裝置”可使舌頭能伸出喙外達12厘米長,加上舌尖生有短鉤,舌麵具有黏液,所以舌頭能探入洞內鉤捕各種害蟲。
3
怪異的藍舌頭
既然塊頭不大,那隻有靠虛張聲勢來嚇退敵人!麵對捕食者,石龍蜥會伸出自己那怪異的藍舌頭。在自然界,那些顯出鮮亮對比色的物種常常是劇毒的。其實這條石龍蜥無毒無害,但是它的天敵卻不知道這一點。因為通常來說,鮮豔的顏色說明該生物表皮含有劇毒。在發現隱藏的危險時,它隻消張開血盆大口,伸出藍色舌頭。於是,疑慮重重的掠食者會克製自己的食欲,繞道而行。
4
分叉的舌頭
蛇類的舌頭是分叉的,這已眾所周知。但你知道嗎,這樣的叉狀舌頭還能幫助蛇尋覓獵物。事實上,由於頭部離地麵太近,蛇類無法嗅出漂浮在其頭部上方的輕微氣體分子。但是,它們能用不停吞吐的舌頭采集獵物們留在地麵附近的物質信息(如皮膚上的分泌物或粉塵),再將舌頭的兩個小叉子插入位於口腔壁上的小洞(雅各布森氏器官)來對采集物質進行分析。蛇類憑借這種方式探尋獵物,它們甚至還能用舌尖辨別方向。
5
能射水的舌頭
在所有動物的舌頭中,魚舌最短,構造最簡單。它隻有一個黏膜皺襞。不過,動物的舌頭的進化是從魚類開始的。嚴格說來,魚舌隻是舌的雛形。美麗的射水魚是噴射“水彈”的“神槍手”。射水魚一旦發現了獵物,它便快速擺動魚鰭,遊近目標,向昆蟲噴射出“水彈”。它能把水射到2米多高,它不僅能把蒼蠅、蜜蜂、蝴蝶之類的小昆蟲擊落,距離30厘米內的小蜥蜴等獵物也很難逃命。射水魚噴射基本上是彈無虛發。飛行中的昆蟲一旦被擊落,就會被射水魚吞而食之。射水魚之所以能射水,是因為它的口腔上齶有條溝,舌頭與溝貼合形成了射水管。舌頭迅速上下運動時,“水彈”就噴射出來了。射手魚射出的水流是可以變化的,有時“連發”,有時“點射”,這是靠它的舌尖變化來完成的。有趣的是,“水彈”還會散成小“水彈”呢!當“水彈”快要命中目標時,一下子就會分成好多個小水滴,這就更容易擊中獵物了。
6
舌箭一出,誰與爭鋒
啪!須臾間,這條變色龍已閃電般向獵物射出其攜帶超級吸盤的舌頭。之所以如此高效迅速,變色龍舌頭後部如彈簧般的環形肌肉功不可沒。它們在收縮時儲存能量,又在彈開時瞬間釋放,從而產生出能使舌頭延長至原來6倍的巨大力量!射速高達每秒5米,憑借這一招,變色龍得以遠距離捕食獵物,往往百發百中。可憐的獵物還沒反應過來便成了它舌尖上的美味。
7
如入空境,來去自如
長頸鹿有個嗜好,貪食金合歡的葉子。可麻煩的是,這些植物美味通常隱藏在遍布銳刺的樹枝上。然而,這絲毫不會令長頸鹿退縮。它們將靈活的舌頭伸入針刺間,輕鬆一卷,便能把富含蛋白質的嫩枝嫩葉卷入口中。就算被刺到也沒關係。長頸鹿的舌頭上覆蓋著一層厚厚的幾乎和人類指甲一樣堅硬的角蛋白,保護它們在安享美味的同時免受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