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明日邊緣》:時間輪回的科幻原理(1 / 2)

《明日邊緣》:時間輪回的科幻原理

科學看片會

作者:蕭星寒

朝代的輪回以數百年計,生命的輪回以數十年計,那麼,如果我們將輪回縮短,重複的單位不是百年,而是一天呢?這就進入科幻的範疇了。

湯姆·克魯斯主演的最新科幻動作片《明日邊緣》,講的是這樣一個獨特的故事:一種奇怪的外星生物入侵地球,比爾·凱奇中校畏懼上戰場,結果被將軍當成逃兵扔進了前線部隊,開戰沒幾分鍾他就慘死在沙灘上。誰知,這一死竟讓他回到了他被當成逃兵丟進兵營之前,然後他發現自己把頭一天經曆過的一切重新經曆了一遍,直到再次在沙灘上戰死,再次在兵營前醒來。他驚訝地發現自己進入了一個長度為24小時的時間循環中,隻要他死去,一切都會回到開頭,回到他被丟到兵營之前,一切又重新開始……

凱奇所經曆的,被稱為“時間輪回”,也叫“時間循環”或者“時間跳轉”。這是科幻作品中常見到一種理論概念。該理論是將時間限定為一個規則的周期,進行連續不斷的循環。

如果你在走出電影院後,仍然抱怨沒看懂阿湯哥的這部新作,不妨讀一下這篇文章,也許能幫助你搞懂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神話傳說中就有時間輪回的“影子”

時間輪回的觀點在各國文化中都有過相關表達。古希臘神話中,西西弗斯得罪了眾神之王宙斯,被罰到地獄的盡頭,每天把一塊沉重的大石頭推到非常陡的山上,然後再看著這個大石頭滾到山腳。無獨有偶,中國古代神話中也有一個類似的故事。《山海經》記載:炎帝把吳剛發配到月亮上,命令他砍伐不死之樹——月桂,月桂高達五百丈,隨砍即合,怎麼也砍不斷。在印度教和佛教的世界觀裏,生命是遵循“六道輪回”的原則流轉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曆史觀,也深深地烙印在中國文化裏。

進入近現代,時間輪回的觀點也進入了哲學體係。尼采是“永恒輪回”的支持者,他在著作中這樣寫道,“萬物走了,萬物又來,存在之輪永恒運轉,萬物死了,萬物複生,存在之年永不停息……”“每一刹那都有生存開始,‘那裏’的球繞著每一個‘這裏’而旋轉,中心是無所不在的永恒之路是曲折的。”

時間輪回成為科幻的一種理論概念

已知最早的科幻範疇時間輪回設定,可以追溯到20世紀40年代的幾篇科幻小說。不過,這種設定為大眾所知,發生在1984年。那年,日本漫畫家高橋留美子的成名漫畫《福星小子》推出了第二部劇場版,名為“綺麗夢中人”,而其導演則是大名鼎鼎的押井守。喜好天馬行空的押井守從日本民間故事《浦島太郎》獲得啟發,將《福星小子》改造為一個時間輪回的故事:時間永遠停留在學園祭開幕的前一天。這一改動讓他幾乎和原作者高橋留美子鬧翻,並導致他離開了福星小子係列的創作團隊。不過今天而言,大家公認這部電影不但是福星小子係列電影裏最好的一部,而且是時間輪回的原型。

美國作家肯恩·格林伍德的代表作《倒帶人生》出版於 1987年,講述一個生活頹廢的中年人死後回到他25年前的身體裏重新來過,死後這一切又會重來,從此25年的生活不斷輪回,生活軌跡也一點一點改變。該書在1988年獲得了世界奇幻文學大獎,並影響了整整一代的科幻創作者,無數小說、電影更是從中汲取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