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健康投資誤區之一:吃得好就是健康。
中國近代史上的名人能活到100歲以上的並不多見,宋美齡是其中一個。據說宋美齡最愛吃牛排,不過牛肉的高熱量顯然已不適合高齡人士,因此她給自己定了個規矩,體重在合理範圍內的時候才能吃,一旦超出重量就決不吃一口。她的另一個習慣就是每隔一段時間就去灌腸。腸子,尤其是大腸內聚集大量毒素,定期灌腸有利於人體排除毒素。
顯然這位名人深諳“進出有度”的法則。健康是機體平衡和心態平衡的概念,過於“急功近利”或者隻注重單方麵健康都是健康投資的大忌。有些人以為吃得好就是健康,所以每天在飯店裏山珍海味,專挑有營養的吃。結果不但迅速發胖,而且還因為負擔過重而得了這樣或者那樣的疾病。
所以失去平衡的飲食,最後會導致健康失衡。特別是很多從過去艱苦歲月過來的中年人,尤其具有“揮霍投資”的傾向,隻要聽到所謂的“健康食品”就拚命吃,以為健康就像愚公移山一樣,隻要用力挖土就行,可見營養過多反而累及健康。投資於“吃”的時候尤其要注意“適度”二字,過猶不及。
還有一類普遍現象就是過度消費保健品。合適的保健品確實有助於防止疾病。尤其是現代人工作壓力大,膳食精細而且不平衡,再加上環境汙染嚴重,適當的保健品對健康才有益。問題在於保健品雖然不是藥,但是即使號稱“全天然”的保健品,在加工成片劑的時候還是要加入賦型劑,這些化學成分難免會有微弱的副作用。更重要的是,國內的保健品市場過於混亂,有些生產企業為了讓“保健作用”明顯,甚至在其中加入激素,這種保健品不僅無法保健,反過來還會危害健康。
所以問題的關鍵在於,吃什麼保健品,到底怎麼吃。國外流行的營養師在國內還未成長起來,而一般百姓還不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大都投師無門。要知道,即使是普通的維生素也不是吃得越多越好,而且每個人體質不同,適合其他人的保健品未必就適合你。所以在購買之前最好谘詢醫生,或者專業人士,以免弄巧成拙。
(2)健康投資誤區之二:健康等於花錢多。
按照經濟學家貝克爾的話來說,健康投資指的是人們為了獲得良好的健康而消費的食品、衣物、健身時間和醫療服務等資源。在這個意義上,家庭或個人既是消費者同時又是投資者,健康正是投資的結果。
健康投資,既是投資,同時也是消費。如果我們用一個圖形來表現的話,可以發現健康和投資多少的關係並不是完全成正比的。我們每個人在開始的時候有個健康“存量”,隨著健康投資的增加,那麼我們的健康存量就能增加。換句話說,我們衰老的速度就會變慢,患病的可能性就在降低。但是並不是投資越多,健康存量就越多。當健康投資到達一定的程度以後,我們所能獲得的“收益”是將達到最大值。再往下,即使投資不斷增加,健康反而沒有多少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