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則徐虎門銷煙(1 / 1)

林則徐虎門銷煙

18世紀末至19世紀中期,清政府統治下的中國,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仍然占主導地位。土地兼並現象非常嚴重,廣大農民在封建地租、徭役、賦稅和高利貸的重重盤剝之下,陷於貧困破產和流離失所的悲慘境地。農民階級和地主階級的矛盾,到了無法調和的程度。清政府高度集權的封建君主專製製度,早已行將就木。但是他們仍然以“天朝上國”自居,做著“唯我獨尊、王邦來朝”的美夢。各級官員愚昧無知,官場上下沆瀣一氣,腐敗成風。軍備方麵,武器落後,軍務廢弛,缺乏訓練,軍紀敗壞,國防力量十分脆弱。清政府沿用八股取士的科舉製度,大興文字獄,殘酷禁錮人們的思想。文化思想界萬馬齊喑,死氣沉沉。對外,清政府采取“閉關鎖國”政策,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限製了列強的海上侵略。但是,從長遠來看,這一政策必將作繭自縛,從而讓自己更加落後於世界潮流。

與此同時,歐洲資本主義國家迅速崛起。英國完成工業革命之後,急需向全世界傾銷自己的工業產品。但是中國的“閉關鎖國”政策嚴重地影響了英國進入中國市場。於是,他們用鴉片來敲開中國國庫的大門。鴉片的急劇輸入,造成清政府白銀大量外流,吸食鴉片者,身體素質嚴重下降,多少原本幸福美滿的家庭,就毀在了鴉片上。長此下去,中國民族必將走向滅亡的邊緣。

鴉片對中國的嚴重危害,終於引起了清政府的重視。道光十八年(1838年),清政府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前往廣東查禁鴉片。

林則徐於次年正月二十五(1839年3月10日)抵達廣州,會同兩廣總督鄧廷楨等傳訊洋商,限定他們在三日之內交出所有鴉片,並寫下保證書,保證以後不再販賣鴉片。剛開始隻有少數洋商屈服,交出鴉片,大部分洋商仍然無動於衷。林則徐宣告:“若鴉片一日未絕,本大臣一日不回。”

洋商遲遲不肯交出鴉片,林則徐采取果斷措施,封鎖十三行。英國商務總監督查理·義律不得不屈服,於二月十四日(1839年3月28日)向林則徐呈送了《義律遵諭呈單繳煙二萬零二百八十三箱稟》。從林則徐3月10日抵達廣州,到義律3月28日被迫同意交出所有鴉片,前後總共18天。

四月二十二(1839年6月3日),這是中華民族永遠值得紀念的日子。午後2時,在林則徐的親自指揮下,虎門海灘上,濃煙滾滾。截止五月十日(1839年6月20日),共銷毀鴉片兩百三十七萬六千二百五十斤。這就是震驚中外的“虎門銷煙”。

虎門銷煙,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民族決不屈服於任何外來侵略;維護了中華民族的民族尊嚴和民族利益,大大增長了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鬥誌。有力弘揚了中華民族的浩然正氣。虎門銷煙,是人類曆史上亙古未有的一大壯舉,是世界禁煙史上的一個經典範例。

今天,當我們漫步在人民英雄紀念碑第一幅浮雕前的時候,腦海中仍然能清晰地浮現出當年那場驚心動魄又大快人心的禁煙運動。林則徐,中華民族偉大的民族英雄,您的名字永遠鐫刻在中華民族光輝的曆史史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