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風流惠安女
說起泉州惠安,除了名揚天下的海濱石頭城——崇武古城之外,最讓人難以忘懷的便要數生活在這片熱土上的傳奇女性——惠安女了;說起惠安女,除了她們溫柔善良、勤勞樸實之外,最讓人過目不忘的便要數她們身上那獨具特色的古老而又美麗的服飾了。
狹義上說,惠安女是指生活在泉州惠安東部崇武、山霞、淨峰和小岞四個鎮上的女性。惠安女是中華民族優秀女性的傑出代表,是堅強、賢惠的象征。因人多地少、自然條件惡劣,惠安一帶男子多漂洋過海、遠渡重洋,出外謀生,於是家中的重擔便落到了女人身上,惠安女也因此成了建設家鄉的主力軍。在這裏“男耕女織”隻是曆史名詞,惠安女在外要挑運土石、出海打漁,在內要教育子女、服侍公婆,肩負著雙重重荷,承受著即便是男人也難以承受的艱苦生活。歲月的風刀霜劍將惠安女原本柔弱的身軀鍛造得逐漸堅強、高大了起來,造就了惠安女“吃苦耐勞”的傳統和個性。
惠安女特殊的生活經曆孕育了專屬於她們的特殊的服飾風格,就是這套從曆史深處走來的服飾為美麗的崇武古城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麵紗。曾經有人說,漢民族的服飾太過統一,缺乏少數民族的多樣性。直至惠安女走進人們的視野,人們方才大吃一驚,原來漢民族的服飾也是不容小覷。惠安女服飾文化源遠流長,它博采眾長,自成一家,既有西域之風,又不乏中原之禮,既有客家之慧,又兼少數民族之俏,不愧為中華服飾藝術園地中的一朵奇葩。
有一句俗語是這樣戲稱惠安女的服飾特點的:“封建頭、民主肚、節約衣、浪費褲”。所謂“封建頭”是指因為惠安處於海邊,冬日風沙大,夏日太陽毒,為了抵擋風沙,於是惠安女常年戴著鬥笠、包著頭巾。方巾一般兩尺見方,從頭頂往下巴處紮結,兩邊垂在肩上,若風沙太大,還可以將方巾在鼻子下方紮結。就這樣惠安女的整個頭部被防護得嚴嚴實實的,隻露出了鼻子和眼睛,人們很難一眼便看清她們的真麵目,因此有“封建”之說。“民主肚”和“節約衣”則說的是惠安女因必須常年在海中彎腰勞作,為了避免上衣垂在水中泡濕,故將上衣做得比較短小,甚至都露出了肚臍。也許今天社會上流行的“露臍裝”就是從惠安女裝得來的靈感呢!另外,閩南地區氣候潮濕悶熱,惠安女平日勞作經常要出海、下水田,褲子被浸濕是難免的,為了讓褲子能幹得快點,於是她們將褲腿做得特別寬大,是為“浪費褲”。
因此,惠安女服飾的獨特並不是為了嘩眾取寵,而是環境和勞作需要的產物啊!惠安女服飾就是惠安女勤勞樸實的真實反映,是她們不畏艱苦、任勞任怨精神的集中體現。
“千古風流惠安女”,融於自然、融於山水的惠安女身著奇特的服飾,迎著朝陽,披著晚霞,曼妙多姿的身材穿梭於海浪和山林之間,將美麗的神話一直講下去。
惠安女子是惠安的一張名片,她們出現在雜誌封麵上,出現在熒屏上,就像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更像一段亙古流傳的故事,不斷博得世界人民驚異和讚許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