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宗教博物館
有這樣一座古城,海納百川、兼容並蓄了世界上幾乎所有的宗教,佛教、道教、伊斯蘭教、景教(古天主教)、印度教(婆羅門教)、基督教、摩尼教(明教)、日本教、猶太教和拜物教等宗教均能在此找到遺址。這些宗教在此相處融洽,自由交融,古城也因此被譽為“世界宗教博物館”,在世界宗教史上具有巨大的影響。這座古城就是國家曆史文化名城——泉州。
晉太康九年(288年),泉州南安九日山便建起了閩南最早的寺院——延福寺。唐、五代時期,泉州佛教逐漸興盛。唐垂拱二年(686年),泉州開元寺建成,初名蓮花寺。開元二十六年(738年),唐玄宗下詔要求天下諸州各建一寺,並賜年號為寺名,於是蓮花寺改名為開元寺。俗話說:“未到開元寺,不算到過泉州”,泉州開元寺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福建省十佳旅遊風景區之一,更是閩南佛教聖地。
泉州開元寺內東西各有一座石塔,是我國古代最高、規模最大的一對石塔,曆經千年風雨仍然巍然屹立,如今已成為泉州的地標式建築。“此地古稱佛國,滿街都是聖人。”泉州開元寺山門有這樣一副對聯,描繪了泉州佛教曾經的興盛。這幅對聯還是南宋著名理學大師朱熹所撰,近代著名高僧弘一法師所寫的呢!
道教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約於魏晉時期傳入泉州。泉州城北的清源山是閩南乃至福建的道教聖地,山上的老君岩石雕造像是我國現存最大的道教石雕。曆史上泉州曾建有道教宮觀上百座,其中比較著名的有市區的關帝廟、東嶽行宮,晉江的大道宮,石獅的城隍廟,永寧的龍興宮,安溪的通元觀,南安的徐道庵,惠安的崇真觀等。
做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海港城市,泉州自唐朝初年起便有了伊斯蘭教傳教士在此活動,泉州也因此成為中國最早接受伊斯蘭教的地區之一,現在泉州地區的回族人有很大一部分就是當時來到泉州的阿拉伯人的後裔。古城泉州至今還保存著大量伊斯蘭教史跡:泉州清淨寺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伊斯蘭教教堂;近300方堪稱國寶的伊斯蘭石刻;還有靈山聖墓,靈山聖墓安葬的是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的弟子三賢、四賢,是我國現存最古老,最完整的伊斯蘭教聖跡,泉州靈山也因此成為伊斯蘭教繼麥加、麥地那和耶路撒冷之後的又一聖地。
除此之外,摩尼教約於唐代傳入泉州,因摩尼教被曆代封建統治者視為“異端”,故改名為“明教”,現存於晉江華表山的草庵,是全國唯一一個保存完好的元代明教遺址;基督教約於元朝傳入泉州,主要分為聶思脫裏敦和天主教兩個教派,至今福建仍是全國基督教教徒、教堂、教派最多的省份;景教(古天主教)、印度教(婆羅門教)、日本教、猶太教和拜物教又相繼雲集泉州。
千百年滄桑巨變,今天泉州仍有各種宗教的寺觀教堂共五六百座。隨著社會的發展,宗教逐漸走向世俗化,本來就有“世界宗教博物館”之稱的泉州,必定迎來宗教文化新的大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