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花園廈門島
廈門島,一個美麗的海上城市,被譽為“海上花園”、“海上明珠”,美國前總統尼克鬆還盛讚其為“東方夏威夷”。傳說,遠古時期,廈門島是白鷺的棲息之地,因為廈門島又有了一個美麗的別稱——鷺島。又據傳說,北宋太平興國年間,廈門島盛產一種水稻,產量非常之高,“一莖數穗”,於是廈門島又被稱為“嘉禾嶼”。
唐朝中葉,廈門島已有新城之名,唐大中十一年(857年)稱嘉禾裏。明初,廈門島稱中左所。自後唐至清朝末年,廈門一直隸屬於泉州府下轄的同安縣(今廈門市同安區),另外,鄭成功、鄭經父子在廈門屯兵抗清時期,為表“反清複明”之誌,曾將廈門改名為“思明州”。
中華民國成立後,曾在廈門島設置思明縣,下轄廈門島和大小金門島。1933年11月20日,福建事變爆發,李濟深、蔡廷鍇、蔣光鼐等在福州成立反蔣政權——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並將福建劃分為四個省,改廈門為廈門特別市,直屬福州中央政府管轄。1935年,國民政府在廈門成立廈門市政府,成為福建省第一個市。1949年10月17日廈門解放後,成立廈門市人民政府。如今的廈門下轄思明區、湖裏區、集美區、海滄區、同安區、翔安區等六個行政區,是福建省副省級城市,全國首批實行對外開放的5個經濟特區之一,目前全國5個計劃單列市之一。
廈門地處亞熱帶地區,“城在海中,海在城中”是廈門的一大特色,氣候宜人,風景秀麗,環境整潔,是全國著名的文明城市、衛生城市、園林城市、環保模範城市、優秀旅遊城市、人居城市和休閑城市,曾獲“聯合國人居獎”。美麗的廈門擁有著以“鼓浪洞天”、“皓月雄風”、“菽莊藏海”、“胡裏炮王”等為代表的“廈門二十景”,鼓浪嶼-萬石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鼓浪嶼國家5A級風景名勝區,7個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6處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個國家一級博物館——華僑博物館……優美的自然風光吸引著無數的中外遊客。
廈門人傑地靈,曆史上人才輩出。宋代著名天文學家、藥物學家蘇頌,曾發明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天文鍾——水運儀象台;清末著名民族英雄、江南水師提督陳化成;被毛澤東同誌譽為“華僑旗幟、民族光輝”的愛國華僑首領陳嘉庚;著名婦產科專家被譽為“萬嬰之母”的林巧稚;當代著名朦朧派女詩人舒婷;“世界最佳女指揮家”鄭小瑛等等,不勝枚舉。
改革開放後,廈門插上了騰飛的“翅膀”,成為一所現代化城市。廈門高崎國際機場是經濟特區、計劃單列市第一個開通洲際客運航線的城市,成為廈門衝出亞洲、飛向世界的標誌;廈門港是海峽西岸首個吞吐量超過億噸的大港,年吞吐量穩居世界前20位;公路、鐵路、橋梁、海底隧道四通八達,形成了一個便利的立體交通網。
《2006-2010年中國城市價值報告》,廈門名列全國第六位,2011年“中國城市綜合競爭力排行榜”,廈門躋身兩岸四地前二十位。廈門的社會經濟發展速度一直遙遙領先於福建省各地市,是海峽西岸經濟區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也是福建省現代服務業、科技創新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