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名茶鐵觀音
福建自古以來就是我國著名的茶鄉,福建茶葉可謂香飄四海、名揚天下。泉州安溪就因盛產名茶鐵觀音,而有“中國茶都”之美譽。鐵觀音屬於烏龍茶類,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鐵觀音介於綠茶和紅茶之間,屬於半發酵茶類,又同時兼備了兩類茶葉的神韻。衝泡後的鐵觀音湯色黃濃如琥珀,味道醇厚甘甜,回甘良久,頗有“音韻”,茶香如蘭花般清雅高潔而持久,因此又有“七泡有餘香”之說法。
關於鐵觀音品種的來曆,有這樣一則傳說在安溪一帶流傳甚廣。相傳,清朝乾隆年間,安溪的一個老茶農勤於種茶,敬奉觀音。每天早上都要在觀音佛前敬奉一杯清茶,從來沒有間斷過。有一天晚上,他夢見自己在一條溪邊找到了一棵茶樹,這棵茶樹和以往自己所見到過的都不同。於是,第二天早晨,老茶農順著昨晚的夢去尋找,果然找到了那棵茶樹。老茶農將茶葉采集回家,精心製作,發覺此茶味美香濃,於是開始大規模推廣繁殖。因為此茶葉美如觀音,茶條重如鐵,又是觀音托夢而得,於是老茶農將其取名為“鐵觀音”,從此,鐵觀音聲名鵲起。
有道是“名茶藏名山,名山出名茶”,鐵觀音對生長環境是極其挑剔的。安溪鐵觀音主產區在西部的西坪鎮、祥華鄉和感德等海拔較高的山區,那裏群山環抱,峰巒綿延,雲霧繚繞,年平均氣溫保持在15到18攝氏度之間,一年大部分時間都沒有霜凍,年降雨量完全符合茶樹的生長條件。另外,茶樹的生長需要的是酸性土壤,而安溪的土質則大部分是酸性紅壤,酸度適中,土層深厚,特別適宜茶樹的生長。
安溪鐵觀音按一年不同季節進行采摘製作,故有春茶、夏茶、暑茶以及秋茶之別。安溪鐵觀音製作嚴謹,技藝精巧,與其他烏龍茶的製作方法基本一致,其製作工序一般分為曬青、搖青、涼青、殺青、切揉、初烘、包揉、複烘、烘幹等9道工序,但是搖青轉數較多,涼青時間較短。“水以石泉為佳,爐以炭火為妙,茶具以小為上”,安溪鐵觀音的泡飲方法也是獨樹一幟,必須嚴格把握好用水、用火和茶具三關,才能泡出鐵觀音的“精氣神”。
集天時、地利、人和而成的鐵觀音,自然也是符合自然發展規律、對人體有益的。因此,鐵觀音所具有的一些保健療效功能也是不得不提的。近年來,不少科學家證實了安溪鐵觀音具有解毒消食去油膩、美容減肥抗衰老、防癌增智、提神益思等特殊功效。
安溪成就了鐵觀音,鐵觀音也成就了安溪。鐵觀音一直以來都是安溪縣的支柱產業之一,為安溪社會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1995年,安溪縣被農業部命名為“中國烏龍茶之鄉”;2001年,安溪縣又被農業部確認為“南亞熱帶作物(烏龍茶)名優基地”;2004年,安溪鐵觀音又名列國家“原產地域保護產品”名單;2010年上海世博會,安溪鐵觀音又一次在世界麵前大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