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岩茶大紅袍(1 / 1)

武夷岩茶大紅袍

武夷山水秀甲東南,武夷岩茶譽滿九州。生長於武夷山地區的武夷岩茶品質優良、名揚天下,品來既有綠茶之清香,又有紅茶之甘醇,是烏龍茶中之極品,因此名列“中國十大名茶”。

武夷山種植岩茶的傳統由來已久。據考證,漢朝時武夷茶就已頗負盛名;《全唐詩》雲:“武夷春暖月初圓,采摘新芽獻地仙”、“分贈思深知最異”,可見早在唐代武夷山地區已有比較成熟的茶葉采摘、製作、品飲和贈送習慣了;“溪邊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自古栽”,範仲淹的詩句反映了當時武夷岩茶已名冠天下;據《茶考》記載武夷岩茶“歲所產數十萬斤,水浮陸轉,鬻之四方,而武夷之名甲海內矣”;自17、18世紀起武夷岩茶便遠銷歐洲,風靡海外,曾獲“百病之藥”的美譽,歐洲人把武夷岩茶作為中國茶葉的總稱,英國、荷蘭等國上層人士把飲用武夷岩茶作為一種高尚的禮節。

武夷岩茶屬於烏龍茶類,武夷山99岩,岩岩產茶,有“非岩不茶”之說,因此產於武夷山的烏龍茶均被稱為武夷岩茶。武夷岩茶有岩茶和洲茶之分。生長在山岩的茶叫岩茶,是茶中的上品;沿溪兩岸或平地生長的叫洲茶,品質略遜一籌。武夷山茶樹品種花色數以百計,其中由大紅袍、鐵羅漢、白雞冠、水金龜組成的“四大名樅”最為出名,而大紅袍又居“四大名樅”魁首,因此被視為武夷岩茶中的扛鼎之品,被譽為“茶中之王”。大紅袍溫和如紅茶,不會刺激人的腸胃,同時又保留了綠茶的清香,更重要的是它還具有“岩骨花香”的岩韻,這是武夷岩茶最重要的品質特征。清乾隆皇帝就曾對大紅袍一見傾心,特賦詩曰:“就中武夷品最佳,氣味清和兼骨鯁”,實為古今“品出大紅袍‘岩韻’的第一人”。

關於“大紅袍”的來曆,在武夷山流傳著一個動人的傳說。相傳在古代,有一書生進京趕考,路過武夷山時不幸病倒在路上,幸得一個和尚好心相助,並給他喝下剛煮好的一杯熱茶,不久病就痊愈了。後來書生中了狀元,為了感念和尚的恩情,他來到曾經救過自己命的茶樹前,將身上的狀元紅袍披在茶樹上。披著紅袍的芽葉在太陽下閃著紅光,耀眼奪目,於是人們就把這三株茶樹取名為“大紅袍”。至今在種植著三株茶樹的九龍窠石壁上還刻著“大紅袍”三個巨大紅字。

俗話說:“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茶成為中國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民間更是有“常喝茶,少爛牙”、“茶水喝足,百病可除”、“好茶一杯,精神百倍”、“寧可一日無米,不可一日無茶”等諺語。武夷岩茶具有提神醒腦,明目益思,健胃消食,利尿消毒,抗癌防癌,減肥耐老等功效,其藥理作用和營養價值極高,因此人稱讚武夷岩茶為“萬物之甘露,神奇之藥物”。

做為武夷岩茶的傑出代表,大紅袍為武夷岩茶,為福建茶葉贏得了一個又一個了不起的榮譽。2001年,“武夷山大紅袍”成功注冊地理標誌證明商標;2006年,武夷岩茶(大紅袍)傳統製作技藝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大紅袍(絕品)作為首份現代茶樣入藏國家博物館;2010年,“武夷山大紅袍”被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