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山碧水邵武府(1 / 1)

丹山碧水邵武府

引言

邵武府,治所在今南平市邵武市。三國吳永安三年(266年),設建安郡,在今邵武地區設昭武鎮,後升格為昭武縣。西晉元康元年(291年),為避司馬昭諱,改名邵武縣。

東晉太寧元年(323年),改邵武縣為昭陽(一作武陽)縣,南朝劉宋永初元年(420年),複名邵武縣,仍隸屬於建安郡。

隋朝開皇九年(589年),廢邵武縣,邵武地區屬泉州(今福州)。十二年,重設邵武縣,並將綏城縣(今泰寧縣)劃歸邵武,隸屬於撫州(今江西省撫州)。大業元年(605年),改撫州為臨川郡,邵武隸屬臨川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綏城縣從邵武分出,重新獨立為縣,邵武改屬建州。貞觀元年(627年),建州隸屬江西道。

五代晉天福元年(936年),改邵武縣為昭武縣,五代漢乾佑元年(948年),複名邵武。

北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在邵武設軍,邵武縣隸屬邵武軍管轄。同年,析邵武縣財演鎮設光澤縣。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邵武軍為邵武路,隸屬於福建道,邵武縣為邵武路治所。

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邵武路為邵武府,隸屬於福建布政使司管轄,邵武縣為邵武府治所。至此,邵武府共下轄4個縣:邵武、光澤、建寧、泰寧。

清承明製。

中華民國二年(1913年),廢府存縣,原邵武府4縣均隸屬建安道。1932年,邵武縣建立縣級蘇維埃政府,1949年5月9日,邵武解放,後先後隸屬於建甌專區、建陽專區、南平專區、建陽地區、南平地區。1983年10月,撤邵武縣設縣級邵武市,現由南平市代管。

1933年,光澤縣建立縣級蘇維埃政府,1934年至1947年曾劃屬江西。1950年2月12日,光澤解放,後曆屬建甌專區、建陽專區、南平專區、建陽地區、南平地區,現屬南平市。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泰寧縣和建寧縣均為重要的中央蘇區縣,1933年,閩贛省蘇維埃政府曾駐建寧縣。1950年2月9日,泰寧解放,2月11日,建寧解放,後泰寧、建寧均先後隸屬於南平專區、三明地區,現屬三明市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