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向富人看齊,製訂進軍財富的計劃
投資者都夢想著發財,但沿著金光大道直抵財富門的幸運兒寥寥無幾。如果你想玩轉投資,縱橫投資市場,那麼你必須向富人學習,了解一些投資技巧,並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天地。惟其如此,你才能在投資市場大行其道,獲得投資帶來的滿足感和財富自由。
設定適合自己的財富目標
財富學堂
我們應該學會隨著大環境和自身因素的變化適時改變目標,如果固執地追求不該堅持的目標,即使你付出再多的努力也隻能是南轅北轍。
對於一隻沒有目標的船來說,所有方向的風都是逆風。目標是指路明燈,沒有目標,就沒有堅定的方向,就沒有希望。在追求財富的過程中,如果有明確的目標的引導,我們就能堅定地朝著目標邁進,獲取致富的成功。將腦海中孕育的致富欲望轉化成一個明確的目標,然後集中精力為確定的目標而堅持不懈地努力奮鬥,這是獲得財富的關鍵。
投資目標要明確
美國的漢堡包大王麥當勞公司前任總裁柯柏先生在他的回憶錄中寫到,他的事業轉折點,出現在他覺悟到他要成為“快餐店”老板的一刹那間。
當柯柏剛剛被提升到市場部第二把交椅的職位時,他忽然意識到:這次升遷對他個人所追求的致富目標毫無意義。他的目標是管理整個公司,但他目前的職位卻不是負責公司的主要業務。為此柯柏毅然放棄了令他人羨慕的職位,堅決要從事漢堡包的專賣創業,並從頭做起,學習如何創業。一年以後,柯柏被總部調回,當上了營銷部經理。沒多久,他以傑出的營銷才能出任常務總經理的職位,並成為總經理的唯一接班人。
從柯柏先生的成長曆程看,他之所以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就是因為他確立了奮鬥目標,然後為之奮鬥。可見,目標的確立對於一個人一生的成功是多麼重要。對於投資尤其如此。
當你初入投資市場、準備大幹一場時,切記不可沒有投資目標。訂立明確的目標,把目標記錄下來,可使你更清楚地了解你所希望的是什麼。它既可提醒你明確目標,也可以暴露出目標的缺點。如果你寫不出心中所想的明確目標,可能意味著你對這些目標的確信程度還不夠。你一旦寫出目標之後,每天至少大聲念一次,這樣不但可以加強你的執著信念,也可以強化你內在的力量,並使你朝著目標前進。
適時調整投資目標
當然,目標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我們應該學會隨著大環境和自身因素的變化適時改變目標,如果固執地追求不該堅持的目標,即使你付出再多的努力也隻能是南轅北轍。
有一條河從高原由西向東一直流到渤海,渤海口有一條非常優秀的魚逆流而行,它想去最上遊找一個水草豐茂的好地方。它的遊技很精湛,因而遊得很精彩,一會兒衝過淺灘,一會兒劃過激流,它穿過湖泊中的層層漁網,也躲過了無數水鳥的追逐。它逆行了著名的壺口瀑布,堪稱奇跡;最後穿過山澗,擠過石洞,遊過了高原。然後它還沒來得及發出一聲歡呼,瞬間就被結成了冰。
若幹年後,一群登山者在唐古拉山的冰塊中發現了它,它還保持著遊的姿勢。有人認出這是渤海的魚。一個年輕人感歎:這是一條勇敢的魚,它曆經千山萬水,逆流而上,才到達這個高度。而一位老者卻為之歎息:它隻有永不退縮的精神卻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目標,最後得到的隻有死亡。
如果你不想做唐古拉的冰魚,那就要學會選準並及時調整目標。一般而言,以下幾種情況必須調整目標。
1.社會環境發生巨大變化
任何人的目標都是特定時代、特定環境的產物,而各種環境中尤其是經濟政策對投資具有決定性的作用。比如中國的改革開放,這一政策讓不少人開始意識到中國即將打開的巨大經濟市場,由此而下海投資讓他們成為走在中國市場經濟前沿的弄潮兒。而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的前兆,許多投資者完全沒有感覺,他們一直被虛漲的樓市迷惑著,變本加厲地投資樓市,一點兒也沒有意識到應該調整自己的投資,直到倒在房地產的血泊之中。
2.主攻方向與自身特征不符
若原定目標與自己的才能、性格、興趣不吻合,目標實現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這時就該對目標立即進行相應地調整,及時捕捉新的信息,確定新的主攻目標。通常,揚長避短是確定目標的重要方法。有不少人投資房地產敗得“口袋裏隻剩33塊,沒有錢回家買菜”,但投資股票或其他項目卻賺得盆滿缽滿。
製訂實現目標的詳細計劃
財富學堂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提前做好計劃、擬訂方案,才能保證在進軍財富的道路上有條不紊,大獲全勝。
常言道:“算計不到窮一時,計劃不到窮一世。”進軍財富世界,沒有實施計劃是不可思議的。製訂一個財富計劃表對投資者相當重要,不論是貫穿整個人生的財富計劃,還是短期具體創業的投資計劃,製訂計劃表都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它就像藏寶圖,引領你直抵寶藏之地。
亞洲超級富豪孫正義19歲時就立下了50年的財富計劃:
19歲攫取人生的第一桶金;
25歲之前確立自己努力的方向;
30歲之前闖出名堂;
40歲之前積累至少1000億日元;
50歲以前一決勝負;
60歲以前完成事業;
70歲以前交棒,讓下一代繼承事業。
按照這50年的計劃,孫正義出色地建立了自己的財富帝國。如今的他是亞洲唯一可以與比爾·蓋茨並駕齊驅的it巨富,並在財富之路上繼續前行。
製訂長遠的財富計劃,再階段性地分成小計劃,一一攻克,這是孫正義成就巨富的法寶之一。據說,創業之初,他模擬自己想成立的事業,分別編製出十年的預估損益平衡表、資產負債表、資金周轉表,還依時序的不同,編出不同形態的公司組織圖,並作出沙盤推演。
龐威是創業影碟機的。2006年初,他想進一步擴大生意,然而如何著手呢?他首先宏觀分析了全國的市場走勢,認為當時人們對家電的購買欲正在急劇上升,而且有可能迅速掀起一個高潮,因此必須抓緊時間把貨備齊,以做到手裏有糧心不慌。
一旦拿定主意,龐威便開始製訂了一份詳細的計劃:
第一,要爭取盡可能早一些去南方的廠家聯係購銷業務,簽訂供貨合同,把貨源落實妥當。他春節剛過即南下廣州、深圳,與那裏的新老廠家將訂貨、價錢、供貨方式等全都落實了。
第二,根據當時消費者的購物心理,為滿足不同層次消費者的需要,把產品品牌、型號都備全了。
第三,為應付家電市場可能出現的全麵高漲,他不隻做收錄機這項生意,還把彩電、冰箱、電風扇也都備了貨,讓顧客在他的店裏一次能購到好幾種所需的家電。
由於事前的計劃詳細周密,結果龐威大獲全勝。2006年夏天,席卷全國的搶購風突然到來,龐威所屬的十幾家店裏價值上億元的家電不到一個月便被搶購一空,營業員人均銷售額每天竟達50萬元。
龐威的成功就在於他的全麵、準確和富有條理性的計劃。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提前做好計劃、擬訂方案,才能保證在進軍財富的道路上有條不紊,大獲全勝。
由此可以看出,製訂詳細、周密的實施計劃是有必要的。財富計劃在投資中發揮著不容忽視的優勢:
首先,它可以全麵分析和規劃你的投資,包括創業方向和目標、背景分析、所需人力、資金、步驟、期限、標準等。
其次,它對你的投資有準確的定位和記錄。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數字寫在紙上丟不了,記在腦子裏就可能會忘掉。無論是金融投資或是創業項目,關鍵數字在計劃中能夠得到準確記錄,有利於你的成本核算、戰略調整。
最後,它讓投資行動井然有序。如果事先不作計劃,在操作過程中就可能找不到頭緒。計劃列出後,該幹什麼、先幹什麼、後幹什麼都很清楚,執行起來也有根有據,便於檢查。
像玩遊戲一樣去投資
財富學堂
麵對眾多的投資品種,我們需要了解投資的基本常識,提高自己的投資水平,這樣才能獲得更多的財富。
投資跟遊戲有許多相通的地方,從某種意義上講,投資就是一種遊戲。大凡玩遊戲的高手都是深諳遊戲之道的人,他們熟悉規則,沉醉於過程,專注於自己經營的領域,心無旁騖,因此往往能取得常人難以企及的成就。
巴菲特從11歲起就喜歡玩股票,跟其他孩子喜歡研究飛機模型一樣,他喜歡把股價製成表,觀察漲落趨勢。他把投資股票當作一種喜愛的遊戲,幾十年熱情不減。據說,如今成為世界級富豪的他依然一天24小時都在考慮投資的事情。某一天晚上,巴菲特和他的妻子蘇珊受邀去朋友家中吃飯。晚餐過後,他們的朋友架起幻燈機向他們展示金字塔的照片,這時候巴菲特建議他的朋友給蘇珊放照片,而他自己饒有興趣地去朋友的臥室讀一份年報。讀年報是巴菲特的愛好,就像我們很多人下班之後喜歡打cs一樣。
巴菲特如此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他深諳投資的遊戲規則,把投資當作一種遊戲,沒有像很多投資者那樣被自己給自己施加的壓力壓垮,所以在大多數人虧得血本無歸時,他卻如魚得水。視投資為遊戲,而不僅僅是賺錢,這就是巴菲特。正因為投資是他熱衷的遊戲,不是養家糊口的職業,所以,他永遠有十足的精力投資——就像一個逃學玩電子遊戲的孩子那樣著迷而專注。
以投資為遊戲,並非說你對它的態度可以懶散而隨便。事實上,玩遊戲的人是最專心致誌的人。玩遊戲讓你進入一個張弛有度的良好狀態,既不過度緊張,又不完全鬆散,它讓你對局勢的變幻洞若觀火。所以說,要想投資成功,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要把投資當成單純賺錢的事,而是把它當成一種遊戲融入生活,讓投資不再彌漫過重的金錢氣味,這樣你才會對投資保持持久的興趣和清醒的認識。
投資是一種可以掌控的遊戲,無論誰都可以試試。比如說,要讓自己的孩子成為富翁,你可以根據自己目前的經濟狀況,按照下列遊戲規則去做:
假如你的孩子剛剛出生,你打算在他(她)60歲時讓他(她)成為億萬富翁,則從現在開始每個月隻需投資7744元,每年的回報率保證在12%以上。60年後,他(她)的資金將積累到1億元。
如果你現在已經給他(她)儲備了2萬元,那麼隻需每個月投資5742元,60年後,他(她)也會成為億萬富翁。
如果你現在已經有10萬元,而且每年的投資回報率為12%,那麼你不但不需要再投資,而且每個月還能得到2264元的回報,你的孩子60歲時也將成為億萬富翁。
有的父母會說:我們每個月節省不了那麼多錢。那你每個月節省下來100元總可以吧?如果你的年投資回報率是12%,60年後也將是1291376712元,你的孩子還是會成為一個億萬富翁。
投資沒有什麼特別的奧秘,也不需要太複雜的技巧,隻要懂得投資遊戲的法則,並按照遊戲法則堅持玩下去,你就是最後的贏家。投資不是富人的專利,無論錢多錢少,都需要好好打理自己的錢財。
理財的最常見方式就是投資,現在我們可以投資的金融產品越來越多:a股、b股、封閉式基金、開放式基金、國債、企業債、企業可轉債、期貨、黃金、外彙、房地產等。麵對眾多的投資品種,我們需要了解投資的基本常識,提高自己的投資水平,這樣才能獲得更多的財富。
憂患意識,成就財富夢想的潛在動力
財富學堂
“危機”不是一種意外,而是一種必然,企業的成長正是在不斷地戰勝危機中實現的。財富也可以在危機中逐漸積累。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聰明的投資人不但保持一種對憂患的警惕意識,還時時刻刻把這種憂患意識當作自己發財致富的動力。
優秀的投資者都能夠敏感地感知禍患,他們也非常重視危機的存在。“天下雖安,忘戰必危。”在市場中,許多企業雖有過輝煌的曆史,但由於投資者忽視危機對員工的激勵作用,沒能讓危機意識在企業內部長久存留,最終使企業自取滅亡。
電腦界的藍色巨人ibm當年的“慘敗”就是一個生動的實例。當大型電腦為ibm帶來豐厚的利潤,使ibm品嚐到輝煌的甜頭後,整個ibm都沉浸在絕對安逸的氛圍裏,危機感盡失。在市場環境慢慢發生變化,更多人青睞於小型電腦時,ibm卻對市場出現的新情況不予理睬,麻木不仁,沒有意識到市場危機的降臨,依然沉醉於大型主機電腦鑄就的輝煌中,按部就班,繼續加大大型主機電腦的市場比重,最終自己打倒了自己。
可見,危機感不但是醫治人類惰性和盲目性的良藥,也是促成財富增長的有效動力之一。
危機可以讓企業癱瘓,也可以給企業帶來成長的動力。成功的投資者都知道,“危機”不是一種意外,而是一種必然,企業的成長正是在不斷地戰勝危機中實現的。財富也可以在危機中逐漸積累。
20世紀70年代出現了石油危機,由此引發了全球性的經濟大蕭條,日本的日立公司身陷其中。日立公司首次出現了嚴重虧損,困難重重。為了扭轉這種頹勢,日本日立公司作出了一項驚人的人事管理決策。
1974年下半年,全公司所屬工廠2/3的員工共67.5萬人暫時離廠回家待命,公司發給每個員工原工資的97%~98%作為生活費。
這項決策對日本日立公司來說,是一項人事管理的權宜之計,它雖然節省不了什麼經費開支,但它可以使員工產生一種危機感,產生一種憂患意識。
1975年1月,日本日立公司又將這項決策實施到4000多名管理幹部的頭上,對他們實行了幅度更大的削減工資措施,從而使他們也產生了憂患意識。
同年4月,日立公司又將所錄用的工人的上班時間推遲了20天,促使新員工一進入公司便產生了憂患意識,產生一種危機感、緊迫感。這樣做同時也讓其他老員工加深了憂患意識。
日立公司采取了上述一係列管理措施之後,全公司包括新老員工在內都開始更加發奮地努力工作,都絞盡腦汁地為公司的振興出謀劃策。就這樣,在憂患意識的誘發下,全體員工共同努力,公司取得了十分令人滿意的業績。1975年3月,日立公司的結算利潤隻有187億日元,比1974年同期減少了1/3。而實施憂患意識管理之後,僅僅過了半年,它的結算利潤便翻了一番,達到了三百多億日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