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流通配股後,由於除權的作用,股價就要下降,對於參與配股的股東來說,由於股票數量的增多,股票的市價總值不發生變化。若放棄配股,這部分股東將因所持股票總市值的減少而蒙受損失。對於暫不能上市流通的國家股和法人股來說,市值隻是一個名義上的價格,其經濟利益是否受損要視其配股後每股淨資產含量和盈利能力的變化情況而定。
當配股價不等於每股淨資產時,股東放棄配股將導致資產的相互轉移。當配股低於每股淨資產時,配股後每股淨資產含量將高於配股價且低於原來的基數,這樣,放棄配股的股東的部分淨資產將無償地流向參與配股的一方;當配股價高於每股淨資產值時,配股後每股淨資產將大於原來的基數而小於配股價,參與配股一方的部分淨資產就無償的流向了放棄配股的一方。依照中國證監會的現行規定,上市公司的配股價是不得低於每股淨資產額的。這樣,在上市公司的配股中,若國家股和法人股放棄配股,個人股東配股後所形成的部分資產將無償地流向國家股和法人股股東,且配股比例越大、溢價愈高,個人股東的資產流失也就越大。
5.配股與市盈率
投資者之所以熱衷配股,除了配股能增加手中的股票數量外,通過追加投資,配股還能降低市盈率(市盈率=每股股價/每股稅後利潤)。
在上市公司配股時,隻有當配股價低於配股時的股票市價,配股才能進行。因為當配股價格大於或等於配股時的股票市價,投資者可直接在股市上購買同類股票來增加持有的股票數量。
相對配股時的股票市價來說,配股價都是很低的,配股後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若能保持在原有的水平,由於配股後股民手中的股票成本有所下降,平均股價有所下降,股票的市盈率將會隨之下降。
如投資者甲以每股20元的價格購得G股票1000股,該股票的每股稅後利潤為02元,其市盈率為100倍。在G股票市場價格為每股15元時,上市公司宣布配股,配股價每股5元,配股比例每股05股。
根據配股的除權方式,配股後的除權價為:
Y=(市價+配股率×配股率)÷(1+配股率)
=(15+05×5)÷(1+05)
=1166元
投資者甲以每股5元的價格配500股後,共持有G股票1500股,持股成本從每股20元降為每股15元,其市盈率從100倍降到75倍。
其實,降低股票的市盈率或股票的平均持有成本,並不一定非要通過配股來實現,如果投資者甲能在市場上買到市盈率較低的股票,則其效果與配股是相同的,隻不過是持有股票的種類增加了,因為配股隻不過是上市公司為投資者提供了一個購買低市盈率股票的機會而已。在上例中,如果投資者甲能買到市盈率隻有25倍(配股價÷每股稅後利潤)的股票,再投資2500元,降低持股市盈率或股票成本的效果將是一樣的,隻不過所持股票的品種增加了。
在追加投資時隻要投資者把握住這麼一個原則,即後買股票的市盈率比先買的低,就能降低股票的平均市盈率。如果投資者僅僅是想降低股票的持有成本或降低持股的市盈率,就不一定非要將自己限製在配股上。如在上例中,投資者追加2500元投資就不一定非要投資到原有股票的配股上,如果市場上有市盈率更低的股票,如每股價格2.5元,市盈率隻有10倍的股票,此時投資者甲就可購股票1000股,其持股的平均市盈率就從100倍降到了56.25倍,其效果比參加配股更好。
第六(節)股息紅利與投資回報
獲取股息紅利,是股東投資於上市公司的基本目的,也是上市公司對股民的主要回報。但股息紅利不是上市公司給予股東的全部回報,而僅僅隻是其中的一部分。從1995年滬深股市分紅情況來看,上市公司的分紅率(平均每股分紅派息額÷平均每股收益)一般約為70%,剩下的稅後利潤(總數的30%)都充實到了資本公積金中,成為企業的發展基金。單純地隻將股息紅利作為上市公司對股民的全部回報是片麵的,隻要是上市公司實現的利潤,它就對股東投資進行了回報,因為資本公積金的增加也就是股東權益的增加,它增強了上市公司的經營實力,為未來的經營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