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股票申購及配股(5)(1 / 3)

日前滬深交易所公布了“資金申購新股辦法”,闊別股市四年之久的“搖新股”遊戲又回來了。鑒於“搖啊搖”給過去的“搖新專業戶”所帶來的快樂,因此,在“搖新股”重新啟動的時候,一些做著好夢的投資者自然是躍躍欲試了。不過,在這裏,筆者在祝福這些投資者美夢成真的同時,也提醒這些投資者,申購新股要有一顆平常心。

首先,要以一顆平常心來對待申購的結果。參與新股申購,猶如是千軍萬馬在爭過獨木橋,能中簽的總是極少數。因此,麵對申購結果,散戶不中簽是很正常的,甚至長期申購長期不中簽也是很正常的現象。在這一方麵,中小投資者需要泰然處之,不要產生一種賭徒心理,或者逆反心理。當然,中簽了也不要以為暴富的機會來了。實際上,伴隨著市場走向成熟,加上新股又是全流通的發行方式,對於絕大多數新股中簽者來說,這種暴富的機會是越來越少了。而且,遇上行情低迷之時,新股中簽者虧損出局的機會也是存在的。所以,投資者不論申購中簽與否,都要保持一顆平常心。

其次,不要因為新股申購而放棄二級市場的投資機會。在過去新股的“搖啊搖”中,有部分投資者成了“搖新專業戶”,並且獲得了不錯的收益。我們應該看到,隨著新股申購上限的大幅放寬,比如,從原來規定的當次發行量的千分之一,放寬到當次上網發行總量或99999萬股(滬市),“搖新專業戶”中簽率的大幅下降將不可避免。特別是這其中的中小散戶,更是麵臨著顆粒無收的危險。因此,麵對這種新情況,中小散戶需要“一顆紅心,兩種準備”,做到一、二級市場兼顧。畢竟在一級市場中簽機會更加渺茫的情況下,抓住二級市場的投資機會,對於絕大多數的散戶來說,也許是一個更加現實的選擇。

當心原始股騙局

近年來,隨著證券市場的不斷發展,上市公司股票發行的速度越來越快(股權分置改革前),從而也引起了投資者對“原始股”的熱烈吹捧。由於證券市場的上市公司新股發行的“溢價”效應,及“原始股”高利潤的誘惑,使眾多不明真相的投資者特別是中老年投資者盲目跟風,從而引發了較多風險。筆者認為,之所以投資者在“原始股”的購買上屢屢“受損”,除了承擔發行“原始股”的中介機構本身的不規範運作之外,還與投資者的投資風險意識不強有關。因此,在“原始股”投資問題中,掌握一定的識別技巧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一,選擇合法的證券經營機構。證券市場中掛牌交易的證券投資品種,都有嚴格的上市準入門檻。凡是投資者遇到“沒有管理層批準文件的證券”應避而遠之。

第二,注意推銷人員的推銷行為。凡是非公開發行的證券,一般都是較為隱蔽的,並不為市場所熟知,更沒有固定的經營場所和合法的經營證件,其來電、信函、上門服務等應當謹慎看待。不應被推銷“原始股”的谘詢人員的激揚文字和花言巧語所迷惑。

第三,選擇投資證券應充分考慮其流動性。股份隻能流入不能流出,這樣的“原始股”存在著明顯的欺騙投資者之嫌。作為一個規範的證券市場,其掛牌交易的證券投資品種,其流動性是第一位的。而“原始股”則因其根本就不具有合法的流動渠道,隻能通過“私下轉讓”的方式進行,而這正是其“軟肋”所在。投資者在投資“原始股”時,由於對證券的高流動性估計不足,從而陷入“隻要能夠轉讓就可以購買”的誤區。雖然投資者可以從中間的轉讓環(節)中獲取一定的差價或得到一定的分紅,但卻無法判斷自己手中的“原始股”,在多次轉讓之後,是不是接到了最後一棒,而最終使“股權證”成為廢紙一張。

第四,高額分紅應引起警覺。為了更好地吸引投資人購買“原始股”,中介或谘詢機構往往會有一至兩年的分紅承諾,並積極進行兌現,從而誘使投資者投入更多的資金。其實這隻是一個“誘餌”和精心編製的一個“圈套”而已。麵對購買“原始股”中的高分紅,投資者應當進行一番細致的實地調查和了解,並對其投資運作水平進行研究和論證,以避免走入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