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防範經營風險
在購買股票前,要認真分析有關投資對象,即某企業或公司的財務報告,研究它現在的經營狀況以及在競爭中的地位和以往的盈利情況趨勢。如果能保持收益持續增長、發展計劃切實可行的企業當作股票投資對象,而和那些經營狀況不良的企業或公司保持一定的投資距離,就能較好地防範經營風險。如果能深入分析有關企業或公司的經營材料,並不為表麵現象所動,看出它的破綻和隱患,並作出冷靜的判斷,則可完全回避經營風險。
4.避開購買力風險
在通貨膨脹期內,應留意市場上價格上漲幅度高的商品,從生產該類商品的企業中挑選出獲利水平和能力高的企業來。當通貨膨脹率異常高時,應把保值作為首要因素,如果能購買到保值產品的股票(如黃金開采公司、金銀器製造公司等股票),則可避開通貨膨脹帶來的購買力風險。
5.避免利率風險
盡量了解企業營運資金中自有成份的比例,利率升高時,會給借款較多的企業或公司造成較大困難,從而殃及股票價格,而利率的升降對那些借款較少、自有資金較多的企業或公司影響不大。因而,利率趨高時,一般要少買或不買借款較多的企業股票,利率波動變化難以捉摸時,應優先購買那些自有資金較多企業的股票,這樣就可基本上避免利率風險。
第五(節)係統風險及其防範
股票風險的防範,首先是要防範係統風險,這就是常說的何時買比買什麼更重要。何時買指的就是係統風險的防範,而買什麼就是非係統風險的防範。而要防範係統風險,投資者首先就應該學會區分股票的高價區和低價區,因為係統風險往往都發生在高價區,且在高價區係統風險的殺傷力最大。如滬市和深市的綜合指數在1993年上半年分別從1558點、358點的高位跌至1994年7月底的333點和94點,從1994年9月底的1050點、230點跌至1995年2月的532點、123點,從1995年5月下旬的920點、175點跌至1996年初的510多點、110點。以滬、深股市的運行軌跡進行統計分析,在今後相當一段時間內,滬市綜合指數為700點,深市的綜合指數為200點以上都是容易發生係統風險的高價區域,在這個區域內,股民不要盲目追漲,即使踏空暫時失去賺錢的機會,也不要貿然入市。而在股票的低價區如滬市的500點、深市的110點以下,係統風險發生的概率較低、且即使發生股價的下跌空間也非常有限,所以這一帶應該說是我國股市的安全地帶。
除了避免在高價區域買入股票外,為了有效地防範係統風險,股民還需密切關注宏觀經濟形勢的發展,特別是要關注國家的政治局勢、宏觀經濟政策導向、貨幣政策的變化、利率變動趨勢和稅收政策的變化等等。如果在這些因素發生變化之前而采取行動,投資者也就可能成功地逃避了係統風險。
對於非係統風險的防範,主要在選股時對上市公司的經營曆史、管理水平、技術裝備情況、生產能力、產品的市場競爭能力及企業外部形象等方麵要有詳細的了解,力圖對上市公司的經營管理能力和發展前景作出比較客觀的預測。即便如此,由於上市公司在其發展過程之中還是存在著投資者難以預測的不確定因素,所以防範非係統風險的有效方法還是在於分散投資,這就是在選擇投資組合時,要注意不同行業、不同地區、不同種類股票之間的搭配,一旦某股票的收益情況不盡人意,其他股票的收益還能在一定的程度上彌補損失。如1994年房地產行業不景氣,1995年汽車行業經營效益普遍較差,若股民在選股時不將全部的資金注入這一個行業,其損失就相當有限。而那些在股市中勢衷於尋黑馬、炒概念、追板塊而不注意分散投資的投資者,久而久之都難以逃脫非係統風險的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