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企業的規模。企業的規模對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有著較大的影響。其一是大型企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有比較重要的地位,特別是一些基礎產業及支柱產業,如鋼鐵、汽車、房地產等,它們的興衰對國民經濟有著決定性的影響,所以在國家製定各項政策包括金融政策、產業政策時,都對大中型企業有一定的照顧,如我國近期在經濟上所製定的各項措施都是圍繞著搞活國有大中型企業這個目標進行的;其二是大型企業抗風險能力較強,在經濟不景氣或發生經濟危機時,往往都是中小企業倒閉得多,而大型企業承受能力較強,且政府一般也不會對大型企業的倒閉坐視不管,因為大型企業的興衰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社會的發展與安定。其三是大型企業的競爭能力較強,它們的人力資源較為豐富、物質基礎雄厚,它們往往能集中相當的人力、物力來研究及解決生產及經營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且由於其生產規模較大,它們一般都能適應規模經濟的要求,將產品成本降到最低水平。如汽車生產,其經濟規模一般都在每年二十萬輛以上。生產規模達不到要求的,其生產效率和經營效益就要差得多。如我國的一汽集團、二汽東風集團及上海大眾公司,其經營效益就比其他中小型汽車製造廠要好得多。
(3)產品。產品是企業生存的依托,發展的基礎。沒有一個好的產品,沒有相當的市場競爭能力及市場占有率,企業不但難以發展,甚至連生存都非常困難。在業績較好的上市公司中,絕大部分都有好的產品作為依托,如眾口皆碑的春蘭空調、海爾電器、美菱電器等,其產品都是市場中的名牌;而業績較差的公司,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主導產品,主營方向不明,或產品缺乏市場競爭能力,價高質次。
影響企業內在素質的因素有許多,但最關鍵的是領導者的素質與管理水平、企業的規模和產品三項。
第三(節)平均利潤率與股價
平均利潤率規律
平均利潤率是關於資金流動的一條客觀定律,其大意為:
當兩個部門間投資利潤率存在差別時,資金就會從利潤率低的部門向利潤率高的部門流動,直到兩部門的投資利潤率基本相等。用一句通俗的話來表述平均利潤率規律就是:水往低處流,資金向利潤率高的地方走。
股票的價格是直接受資金的供給情況影響的,當進入股市的資金增加時,股票的價格就會上漲,如利多消息出台時,外圍資金就紛紛進入股市,從而引起股票價格的上漲。
1994年7月底公布“三大政策”及1995年5月17日公布暫停國債期貨的消息後,就誘使了大量資金入市,不同程度地導致了股市的暴漲。而當股市資金向外撤時,股價就會下跌。
當某個領域的投資利潤率發生變化時,股市和該領域間的投資利潤率就會產生一個位差。根據平均利潤率規律,股市和該投資領域之間就會出現資金的流動,而資金流動的結果就會引起股票的價格發生變化。
投資者投資於股市,其期望就是獲得超額利潤,即獲得超過社會平均投資利潤率水平的收益。而投資者在股市中的一切操作(買進和賣出)都是平均利潤率規律的集中表現。綜合起來,平均利潤率規律對股票價格的影響有以下四個方麵:
1.給股價定位
絕大部分投資者購買股票的動機就是認為股價會上漲,且一年之內的漲幅肯定要高於自己所能涉足的投資領域,要不然,投資者會將資金投入到其他利潤率高的領域。而投資者將資金源源不斷地投入股市的結果,就會驅駛股價逐步攀升,從而導致股價收益率的下降。當資金運動的結果使股價收益率接近於其他領域的平均水平時,投資者購買股票與進行其他投資的收益就基本相等,此時資金的流動就會趨向於平緩,股價就會維持在一個相當的水平,既不上漲,也不下跌。所以平均利潤率規律有給股價定位的作用。
對於普通市民來說,其資金實力較小,又要兼顧工作,其在現階段的主要投資渠道也就是銀行儲蓄、購買債券和股票投資。由於銀行儲蓄幾乎無風險可言,又不耗費多少時間和精力,所以銀行儲蓄是一般市民的首選投資工具。若要進行股票投資,一般都會將銀行利率作為股票投資的預期收益。當投資於股票的收益要大於銀行存款利率時,人們將選擇股票;反之,當銀行存款利率高於股票的投資收益率時,人們將會選擇儲蓄。所以,當一個股市的投資者較為理性和成熟時,股市的投資收益基本上就會與所在地一年期的儲蓄利率相等,因而其股價也就穩定在與此相適應的水平。
衡量一個股市的投資利潤率通常是用股價收益率的倒數—股市的平均市盈率,由於股市的投資利潤率與平均市盈率之間是倒數關係,當股價收益率與銀行一年期的儲蓄利率相等時,也就有:
股市的平均市盈率×一年期銀行存款利率=1
當銀行的存款利率確定以後,股市的市盈率也就穩定在一個相對應的水平,股票價格也隨之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