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的經濟、政治新聞消息是隨意,並無固定地流入市場。
(2)這些消息使基本分析人士重新估計股票的價值,而作出買賣決定,從而致使股票發生新變化。
(3)因為這些消息無跡可尋,是突然而來,事前並無人能夠預告估計,股票走勢推測這回事並不可以成立,圖表派所說的隻是一派胡言。
(4)既然所有股價在市場上的價錢已經反映其基本價值。這個價值是公平的由買賣雙方決定,這個價值就不會再出現變動,除非突發消息如戰爭、收購、合並、加息減息、石油戰等利好或利淡等消息出現才會再次波動。但下一次的消息是利好或利淡大家都不知道,所以股票現時是沒有記憶係統的。昨日升並不代表今日升。今日跌,明日可以升亦可以跌。每日與另一日之間的升跌並無相關。就好像擲銅板一樣,這次擲出是正麵,並不代表下一次擲出的還是正麵,下一次所擲出的是正麵或反麵各占幾率50%。沒有人會知道下一次會一定是正麵或反麵。
(5)既然股價是沒有記憶係統的,企圖用股價波動找出一個原理去戰勝市場、贏得大市,注定是要失敗的。因為股票價格完全沒有方向,隨機漫步,亂升亂跌。我們無法預知股市去向,無人肯定一定是贏家,亦無人一定會輸。至於股票專家的作用其實不大,甚至可以說全無意義,如果他們真有這方麵的專長的話,早就用這些理論自己致富了,哪裏會公布出來讓別人發達?
如果隨機漫步理論成立,所有股票專家都無立足之地。所以不少學者曾經進行研究,看這個理論的可信程度。在無數研究之中,有三個研究特別支持隨機漫步的論調:
(1)曾經有一個研究,用美國標準普爾指數(Standard&Poor)的股票作長期研究,發覺股票狂升或者暴跌,狂升四五倍,或是跌99%的,比例隻是很少數,大部分的股票都是升跌10%至30%不等。在統計學上有常態分配的現象。即升跌幅越大的占比例越少。所以股價並無單一趨勢。買股票要看你是否幸運,買中升的股票或下跌的股票機會是均等的。
(2)另外一次試驗,有一個美國參議員用飛鏢去擲一份財經報紙,揀出20支股票作為投資組合,結果這個亂來的投資組合竟然和股市整體表現相當,更不遜色於專家們建議的投資組合,甚至比某些專家的建議表現更出色。
(3)也有人研究過單位基金的成績,發覺今年成績好的,明年可能表現得最差,一些往年令人失望的基金,今年卻可能脫穎而出,成為升幅榜首。所以無跡可尋,買基金也要看你的運氣,投資技巧並不實際,因為股市並無記憶,大家都隻是瞎估估。
隨機漫步的觀點主要是:買方與賣方同樣聰明機智,他們都能夠接觸同樣的情報,因此在買賣雙方都認為價格公平合理時,交易才會完成,股價確切地反應股票實質。結果,股價無法在買賣雙方能夠猜測的範圍內有係統的變動。股價變動基本上是隨機的。
此一說法的真正含義是,沒有什麼單方能夠戰勝股市,股價早就反映一切了,而且股價不會有係統地變動。天真的選股方法,如對著報紙的股票版丟擲飛鏢,也照樣可以選出戰勝市場的投資組合。
第四(節)股市發展階段與成長周期理論
1.股市成長階段論
證券市場發展的道路不完全一樣,但一般都要經曆5個階段。
休眠階段:此階段了解證券市場的人並不多,股票公開上市的公司也少,但過了很長一段時間,投資者發現,即便不算潛在的資本增值,獲得的股利都超過其他投資形式得到的收益,於是他們就買進股票,但開始還是小心謹慎。
操縱階段:一些證券經紀商和交易商發現,由於股票不多,流動性有限,隻要買進一小部分股票就能哄抬價格。隻要價格持續高漲,就會吸引其他人購買,這時操縱者拋售股票就能獲取暴利。因此,他們開始哄壓市價,操縱市場,獲取暴利。
投資階段:有些人通過買賣股票得到了大量的資本增值,不管已經實現了的或還隻是賬麵上的,這些暴利的示範作用都會吸引更多的人加入投機行列,投資階段就開始了,股票價格大大超過實際的價值,交易量扶搖直上。新發行的股票往往被超額認購,吸引了許多公司都來發行股票,原來惜售的持股者也出售股票以獲利,於是擴大了上市股票的供應。
崩潰階段:到一定時機,用來投機的資金來源會枯竭,認購新發的股票越來越少,而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頭腦靜下來,開始認識到股票的價格被抬得太高了,與本來的價值脫(節)得太厲害。這時隻要外界一有風吹草動,股價就會動搖,然後價格開始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