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具有三種方向。我們所說的上升、下降、橫向延伸三種趨勢都是有充分依據的。許多人習慣上認為市場隻有兩種趨勢方向,要麼上升,要麼下降。但是事實上,市場趨勢具有三個運動方向——上升,下降,以及橫向延伸。僅就保守的估計來看,至少有1/3的時間,價格處在水平延伸的形態中,屬於所謂交易區間,所以,弄清楚這個分別頗為重要。這種水平伸展的狀況表明,市場在一段時間內處於均衡狀態,也就是說,在上述價格區間中,供求雙方的力量達到了相對的平衡(我們曾經交代,道氏理論用水平直線來描述此類價格形態)。不過,雖然我們把這種持平的市場定義成橫向延伸趨勢,但是更通用的說法還是“沒有趨勢”。
大多數技術工具和係統在本質上都是順應趨勢的,其主要設計意圖在於追隨上升或下降的市場。當市場進入這種持平的或者說“沒有趨勢”的階段時,它們通常表現拙劣,甚至根本不起作用。恰恰是在這種市場橫向延伸的時期,技術型投資者最易受挫折,而采用交易係統的人常常也會蒙受最大的損失。顧名思義,對順應趨勢係統來說,首先必須有趨勢可循,然後才能施展功用。所以,失敗的根源不在係統本身,而是在於投資者,是投資者操作錯誤,把設計要求在趨勢市場條件下工作的係統,運用到沒有趨勢的市場環境之中了。期貨交易商和股票投資者有三種選擇——先買後賣(做多頭)、先賣後買(做空頭)或者等待觀望。當市場上升的時候,先買後賣當然是上策。而在市場下跌的時候,第二種選擇則是首選。順理成章,逢到市場橫向延伸的時候,第三個辦法——等待觀望——通常是最明智的。
趨勢不但具有三個方向,而且通常還可以劃分為三種類型,這三種類型就是主要趨勢、次要趨勢和短暫趨勢。實際上在市場上,從覆蓋幾分鍾或數小時的非常短暫的趨勢開始,到延續50年乃至100年的極長期趨勢為止,隨時都有無數個大大小小的趨勢同時並存、共同作用。然而,大多數技術分析人員對趨勢的分類僅限於上述三種,那麼在不同的分析者之間,對各類趨勢的定義當然不免就有一定的混亂。
每個趨勢都是其上一級更長期趨勢的一個組成部分。比如說,中級趨勢便是主要趨勢中的一段調整。在長期的上升趨勢中,市場暫緩漲勢,先調整數月,然後再恢複上升,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而這個中級趨勢本身往往也由一些較短期的波浪構成,呈現出一係列短暫的上升和下降。我們反複強調,每個趨勢都是其更長期一級趨勢的組成部分,同時它自身也是由更短期的趨勢所構成。一般說來,在期貨市場上,大多數順應趨勢方法的焦點實際上是中級趨勢。短暫趨勢主要用來選擇出入市的時機。在中等的上升趨勢中,短暫的回落可以用來建立多頭頭寸,而在中等的下降趨勢中,短暫的上彈可以用來開立空頭頭寸。
支撐線和壓力線
1.支撐線和壓力線的涵義
支撐線(surport line)又稱為抵抗線。當股價跌到某個價位附近時,股價停止下跌,甚至有可能還要回升,這是因為多方在此買入造成的。支撐線起阻止股價繼續下跌的作用。這個起著阻止股價繼續下跌或暫時阻止股價繼續下跌的價格就是支撐線所在的位置。
壓力線(resistance line)又稱為阻力線。當股價上漲到某價位附近時,股價會停止上漲,甚至回落,這是因為空方在此拋出造成的。壓力線起阻止股價繼續上升的作用。這個起著阻止或暫時阻止股價繼續上升的價格就是壓力線所在的位置。
2.支撐線和壓力線的作用
如前所述,支撐線和壓力線會阻止或暫時阻止股價向一個方向繼續運動。我們知道股價的變動是有趨勢的,要維持這種趨勢,保持原來的變動方向,就必須衝破阻止其繼續向前的障礙。比如說,要維持下跌行情,就必須突破支撐線的阻力和幹擾,創造出新的低點;要維持上升行情,就必須突破壓力線的阻力和幹擾,創造出新的高點。由此可見,支撐線和壓力線遲早會有被突破的可能,它們不足以長久地阻止股價保持原來的狀態,隻不過是使之暫時停頓而已。
同時,支撐線和壓力線又有徹底阻止股價按原方向變動的可能。當一個趨勢終結時,它就不可能創出新的低價或新的高點,這樣支撐線和壓力線就顯得異常重要,是取得巨大利益的地方,上升趨勢中,如果下次未創出新高,即未突破壓力線,這個上升趨勢就已經處在很關鍵的位置了,如果再往後的股價又向下突破了這個上升趨勢的支撐線,這就產生了一個趨勢有變的很強烈的警告信號,通常這意味著,這一輪上升趨勢已經結束,下一步的走向是向下跌的過程。同樣,在下降趨勢中,如果下次未創新低,即未突破支撐線,這個下降趨勢就已經處於很關鍵的位置了,如果下一步股價向上突破了這個下降趨勢的壓力線,這就發出了這個下降趨勢將要結束的強烈的信號,股價的下一步將是上升的趨勢。
3.支撐線和壓力線的相互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