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I=100—100/1+RS
RS=A/B
式中RSI為相對強度。
通過很簡單的數字推導就可知道,這個式子就是上麵介紹的式子。
很顯然,RSI的計算隻涉及到收盤價,並且可以選擇不同的參數。RSI的取值介於0%~100%之間。
2.運用原則
(1)不同參數的兩條或多條RSI曲線的聯合使用
同MA一樣,天數越多的RSI考慮的時間範圍越大,結論也越可靠,但反應速度慢,這是無法避免的。參數小的RSI我們稱為短期RSI;參數大的我們稱之為長期RSI。這樣,兩條不同參數的RSI曲線的聯合使用法則可以完全照搬MA中的兩條MA線的使用法則。即:
1)短期RSI>長期RSI,則屬多頭市場;
2)短期RSI<長期RSI,則屬空頭市場。
當然,這兩條隻是參考,不能完全照此操作。
(2)根據RSI取值的大小判斷行情。
將100分成四個區域,根據RSI的取值落入的區域進行操作。強弱指標保持高於50表示為強勢市場;反之,低於50表示為弱勢市場。強弱指標多在70與30之間波動。當6日指標上升到達80時,表示股市已有超買現象,如果繼續上升,超過90以上時,則表示已到嚴重超買的警戒區,股價已形成頭部,極可能在短期內反轉。
極強與強的分界線和極弱與弱的分界線是不明確的,換言之,這兩個區域之間不能畫一條截然分明的分界線,這條分界線實際上是一個區域。我們在別的大量的技術分析書籍中看到的30%,70%或者15%,85%,這些數字實際上是對這條分界線的大致的描述。應該說明的是這個分界線位置的確定與以下兩個因素有關。
1)與RSI的參數有關。不同的參數,其區域的劃分就不同。一般而言,參數越大,分界線離中心線50%就越近,離100%和0%就越遠。
2)與選擇股票本身有關。不同的股票,由於其活躍程度不同,RSI所能達到的高度也不同。一般而言,越活躍的股票,分界線的位置離50%就應該越遠,越不活躍的股票分界線離50%就越近。
隨著RSI取值的從上到下,應該采取的行動是這樣一個順序:賣出—買入和賣出—買入。市場是強市,我們要買入,但是強得過了頭我們就該拋出了。物極必反,量變引起質變都是對這個問題的好的說明。當RSI處在極高和極低位時,可以不考慮別的因素而單方麵采取行動。比如說上證指數的RSI如果達到了93%以上,則必須出貨;RSI如果低於5%則一定買進。當然,這裏的93%和5%是可能變化的,它與RSI的參數有關,與選擇的股票有關。
(3)從RSI的曲線形狀上判斷行情。
同KD指標一樣,當RSI在較高或較低的位置形成頭肩形和多重頂底,是采取行動的信號。切切記住,這些形態一定要出現在較高位置和較低位置,離50%越遠越好,越遠結論越可信,出錯的可能就越小。形態學中有關這類形狀的操作原則,這裏都適用。
與形態學緊密相聯係的趨勢線在這裏也有用武之地。RSI在一波一波的上升和下降中,也會給我們提供畫趨勢線的機會。這些起著支撐線和壓力線作用的切線一旦被突破,就是我們采取行動的信號。
(4)從RSI與股價的背離方麵判斷行情。
與KD指標一樣,RSI也有利用背離進行操作的。RSI處於高位,並形成一峰比一峰低的兩個峰,而此時,股價卻對應的是一峰比一峰高,這叫頂背離。股價這一漲是最後的衰竭動作(如果出現跳空就是最後缺口),這是比較強烈的賣出信號。與這種情況相相反的是底背離。RSI在低位形成兩個依次上升的穀底,而股價還在下降,這是最後一跌或者說是接近最後一跌,是可以開始建倉的信號。
(5)相對強弱指數能顯示市場超賣和超買,預期價格將見頂回軟或見底回升等,但RSI隻能作為一個警告信號,並不意味著市勢必然朝這個方向發展,尤其在市場劇烈震蕩時,超賣還有超賣,超買還有超買,這時須參考其他指標綜合分析,不能單獨依賴RSI的信號而作出買賣決定。此外,由於RSI是通過收盤價計算的,如果當天行情的波幅很大,上下影線較長時,RSI就不可能較為準確反映此時行情的變化。
例圖:
終極指標(UOS)
終極指標的英文全名是Ultimate Oscillator,由Larry Williams所創。他認為現行使用的各種振蕩指標,對於周期參數的選擇相當敏感。不同的市況,不同參數設定的振蕩指標,產生的結果截然不同。因此,選擇最佳的參數組合,成為使用振蕩指標之前最重要的一道手續。為了將參數周期調和至最佳狀況,Larry Williams經過不斷測試的結果,先找出三個周期不同的振蕩指標,再將這些周期參數,按照反比例的方式,製作成常數因子。然後,依照加權的方式,將三個周期不同的振蕩指標,分別乘以不同比例的常數,加以綜合製作成UOS指標。經過一連串參數順化的過程後,UOS指標比一般單一參數的振蕩指標,更能夠順應各種不同的市況。UOS是一種多方位功能的指標,除了趨勢確認及超買超賣方麵的作用之外,它的“突破”信號,不僅可以提供最適當的交易時機之外,更可以進一步加強指標的可靠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