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常發展的股票市場中,一個底部或一個頭部的形成,必然都須經過“轉彎”的過程。也就是說,市場的發展,由緩角度變成高角度之後,當其即將扭轉市場的方向時,必然會將高角度重新拉回緩角度。在角度緩減的過程中,上市公司的漲幅會逐漸變化,促使ARMS指標適時產生信號。但是,有時候市場的發展並非正常化時,則ARMS指標的信號,會出現落後的現象。例如:市場出現猛烈利空,行情不經過角度緩減的過程,直接向下銳挫。類似這種狀況的走勢,ARMS指標的參考價值將會降低。實際上,大部分指標的信號,對於以銳角向下回挫的頭部行情,通常一籌莫展。但是,如果我們再仔細觀察其他指標的訊息時,仍然不難發現,行情在直線暴跌之前,會事先出現一些征兆。這些征兆雖然沒辦法準確掌握行情大跌的時間,不過,至少可以提供若幹的警告。例如:行情雖處於連續的上升狀態,而某些指標卻已經開始形成一頂比一頂低的背離現象時,投資者必須提高警覺,隨時都要保持危機意識。因此,可以說ARMS指標較適合運用於穩定成熟的市場,過分投機的行情,必須配合VR(成交量指標)、BR(情緒指標)、AR(動能指標)等指標加以輔助。這些指標具有測量能量的作用。因此,可以在整體市場的漲跌家數差異尚未擴大之前,事先提出量能過熱的警告,彌補ARMS指標信號遲緩的不足。
例圖:
廣量衝力指標(BTI)
廣量衝力指標BTI(The Breadth Thrust Index)由DrMartinZweig所創。本指標是一種市場動量指標,屬於超買超賣類型。它最主要的作用,在於偵測市場是否即將展開大多頭行情。很多分析師相信,股市存在著“相對力量”,與某些物理現象吻合。例如,棒球場上的競賽,經驗豐富的球迷,依據棒擊打棒球的清脆響聲,就可以判斷這一球會飛得多遠,同樣的,要判斷市場是否將產生大行情,那麼,起漲點的強勢與否可以比擬成球棒打擊的聲響,連續上漲的大陽線,代表強勁的打擊力道,後市發展成大行情的機會相當高。DrZweig發現,美國股市自1945年以來,總共出現14次這種強勁的“衝力”現象。平均每一次衝力出現時,市場至少上升246%以上,漲幅相當可觀。因此,DrZweig相信,大多數的多頭市場開始之前,都是由這種“衝力”現象所引起。總而言之,力量越大,球飛得越遠,兩者之間成正比。有氣無力的初升力道,後市很難變成大行情。這一點,是BTI指標的理論基礎。
1.計算公式
(1)BI=UPW÷(UPW+DPW),UPW和DPW分別為上漲家數和下跌家數。
(2)BTI=BI的N天指數平均數。
(3)N一般以10天為基準。
2.運用原則
(1)615%是BTI的“天線”位置。
(2)40%是BTI的“地線”位置。
(3)BTI>615%時,市場超買,回檔機會大。
(4)BTI<40%時,市場超賣,反彈機會大。
BTI從低於40%之下,10天之內,直線上升至615%之上,是一種衝力的表現,暗示未來市場發展成大行情的會大。
如果是一段多頭趨勢,能夠維持和緩有秩序的上漲,那麼,這種行情投資者較能夠掌握。在緩漲或緩跌的市場,參考技術指標信號操作時,大部分的買賣時機都非常適宜。但是,股市不可能經常出現這種理想狀況。大部分時候,市場的漲跌是忽快忽慢,捉摸不定的。股市處於沮喪的穀底區時,景氣大都正處於低述期,行情平靜無波。投資者長期等待,逐漸喪失投資耐心,如果市場突然掀起一股驚濤巨浪,投資者很難立刻應變處理,等到真正回過神來時,行情早已大幅漲升。行情大幅上漲之後投資者往往會受不了誘惑,進場搶搭順風車。但是,滿懷希望跳進場之後,行情卻變成牛步拉鋸。市場雖然仍維持上升趨勢不變,但是,接下來的行情,卻是一場長時間的盤整,投資者必須有超強的耐力,必須耐磨耐震,才能在這種消耗戰中獲利。初升段的大漲升,是一種“衝力”的表現。然而,很少人能在“衝力期”獲利。衝力期漲幅常常占整個波段漲幅相當大的比例,不僅利潤可觀,而且時間非常短,是一種“瞬間利潤”。BTI指標無法幫助投資者獲得瞬間利潤。這種瞬間利潤的作用,隻在暗示行情未來的發展走向,便於及早擬定投資策略。由於大多頭行情,具有長期趨勢的特性,當BTI出現“衝力”信號時,投資人應該盡量選擇長期指標,避免短線進出,才能獲得較大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