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3章 技術指標分析(10)(2 / 3)

例圖:

麥克連指標(MCL)

麥克連指標的英文全名是McClellan Oscillator,由Sherman和MarianMcClellan兩人所創。該指標是一種市場廣量指標,用平滑漲跌家數差值製作而成。MCL指標是除了ADL指標之外,投資人最常采用的廣量指標。指標利用上漲或下跌家數變化,結合成交量為主要計算因子者,都可以稱之為“廣量”指標。廣量指標又有以下兩點含義:

(1)大多數個股呈現穩健的上升,才能算是一個健全的多頭市場。

(2)僅有少部分個股上漲的行情,是空頭市場的特征。換句話說,持續一段漲勢的多頭市場,目前雖然仍處於上升的局麵。但是,下跌的股數已經大於上升的股數時,代表多頭行情即將結束。反之,亦然。

1.計算公式

(1)DIF=UPW—DPW,UPW和DPW分別為上漲家數和下跌家數。

(2)AD=DIF的19天指數平均數。

(3)BD=DIF的39天指數平均數。

其中,(2)、(3)的計算法請參考EXPMA公式說明。

(4)MCL=AD—BD

2.運用原則

(1)當MCL上漲至+25~+35之間的超買區,隨後反轉向下跌破+25時,可視為短期賣出信號。

(2)當MCL下跌至—25~—35之間的超賣區,隨後反轉向上突破—25時,可視為短期買進信號。

(3)MCL向上超越+35時,代表漲勢變成“極端行情”。此時,不必急於賣出股票,指數一般會持續向上漲升2~3個星期左右。或者,至少必須等MCL形成一頂比一頂低的“背離”走勢時,再考慮賣出;等MCL形成一底比一底高的“背離”走勢時,再考慮買進。

例圖:

麥氏綜合指標(MSI)

麥氏綜合指標的英文全名是McClellan Summation Index,由Sherman和Marian McClellan兩人所創。MSI是MCL指標的延續,兩者的作用相當類似,MCL屬於短、中期指標,而MSI屬於長期指標,兩者之間有互補的作用。兩者都以確認趨勢反轉為目的,但是,MSI比MCL指標的參考價值更高。MCL屬於超買超賣指標,指標抵達超買或超賣區時,是一種警告信號。但是,市場經常出現超買而指數不跌,或者超賣而指數不漲的“極端行情”,使得超買超賣信號的作用,相對參考價值降低。此時,MSI指標信號的可靠度,比MCL指標高出很多。

注意:MSI指標表麵上看起來,是一種超買超賣指標,實際上,MSI指標最大的作用,在於尋找大盤指數長期趨勢的頭部和底部。由於周期參數拉長的關係,這種信號發生的頻率並不高,相對產生信號失敗的機會也不多。雖然信號出現的頻率低,但是每一次信號,都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

1.計算公式

(1)DIF=UPW—DPW,UPW和DPW分別為上漲家數和下跌家數。

(2)AD=DIF的19天指數平均數。

(3)BD=DIF的39天指數平均數。

(4)MCL=AD—BD

(5)MSI=MCL+((常數×AD)+(常數×BD))+1000

2.運用原則

(1)深證指數的MSI低於—1300,上證指數的MSI低於—2000時,大盤發展成長期底部的機會高。

(2)深證指數的MSI高於+7000,上證指數的MSI高於+7000時,市場發展成長期頭部的機會大。

(3)當MSI由極限低點,直接向上挺升至極限高點時,視為大多頭行情即將展開的信號。

例圖:

超買超賣指標(OBOS)

超買超賣指標的英文全名是over bought over sold,同ADR一樣,是用一段時間內上漲和下跌的股票的家數的差距來反映當前股市多空雙方力量的對比和強弱。ADR選的是兩者相除,而OBOS選擇的方法是兩者相減,比ADR含義更直觀,計算更簡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