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9章 權證交易權證交易(2)(2 / 2)

到期時

股價買進寶鋼股票

投資金額1股5.12元買進寶鋼認沽權證

權證交易的損益與股票損益的計算是一致的。例如:投資人以0.62元一份的價格買入100000份寶鋼認購權證,交割金額(不含交易費用)是62000元。當權證價格上漲到0.78元時,投資人賣出持有的權證100000份,交割金額(不含交易費用)78000元。投資人獲益16000元。

行權損益:寶鋼認股權證的行權價格是4.50元,行權比例1∶1,即一份權證購一股寶鋼股份。當寶鋼權證到期日,寶鋼股份的市場價格6元/股時(權證價格在價內,權證含有1.50元內在價值),權證持有人以4.50元的價格購入寶鋼股份100000股,交割金額450000元。投資人將股票以6元的價格悉數賣出,則損益=600000—450000—62000=88000元。

但是當寶鋼股份價格跌到4.00元時(權證價格在價外),權證持有人放棄行權,則損失62000元。

假設寶鋼發行了認沽權證,每股行權價格為5.50元,行權比例還是1∶1。到期日,寶鋼股份的價格為4.80元,則投資人獲得收益為8000元(550000—480000—62000)。

如果寶鋼股份價格漲到6元,權證持有人放棄行權,則損失還是62000元。

提醒注意:權證持有人的行權價格並非盈虧平衡點,盈虧平衡點在行權價格±權證價格

投資權證應該注意風險

權證是一種風險較高的金融產品,投資者需要注意以下幾方麵的風險:

(1)權證到期價值為零的時效性風險:權證是有一定期限的,持有者應及時在到期日或此之前對價內證行權,因為期滿後權證就沒有任何價值了;

(2)權證交易價格大幅波動的風險:由於權證是一種高杠杆性的產品,其價格隻占標的證券價格的較小比例,可能出現權證價格劇烈波動的情況;

舉例:某日權證的收盤價是2元,標的股票的收盤價是10元。第二天,標的股票大跌至跌停價9元,如果權證也跌停,按規定,T日權證的跌停價格為2—(10—9)×125%=0.75元。可以看到一天內標的股票下跌10%,而權證下跌62.5%,跌幅比股票大得多。

當然,另一方麵,權證上漲時的幅度也可能比股票大。

(3)權證持有人到期無法行權的履約風險:權證實質是發行人和持有人之間的一種合同關係。雖然交易所對權證發行規定了一定的條件,但發行人在到期日還是可能因各種原因而無法向權證持有人給付約定的證券或現金。這種情況屬於發行人的違約,權證持有人可以根據權證發行說明書和上市公告書的約定,追究權證發行人的違約責任。

作為投資者,一定要充分理解權證產品,認識其風險,之後再參與權證的交易。

權證交易有哪些情況

權證的交易一般有以下四種情況:

1.投資人買入買權(認股權證)

投資人買入買權(認購權證)表示投資人強烈看多市場。

如果標的股票的市場價格高於履約(行權)價格,權證持有人可按照權證行權的相關規定要求行權。

投資人購買的標的股票的成本價=標的股票的行權價格+投資相應權證的價格。

如果標的股票的市場價格低於履約(行權)價格,權證持有人可放棄行權要求,投資人的損失就是全部購買權證所花費的資金。因為權證到期時,其價值為零。

2.投資人買入賣權(認沽權證)

投資人買入賣權(認沽權證)表示投資人看空市場。

如果標的股票的市場價格低於履約(行權)價格,權證持有人可按照權證行權的相關規定要求行權。投資人賣出的標的股票的成本價=標的股票的行權價格—投資相應權證的價格

如果標的股票的市場價格高於履約(行權)價格,權證持有人可放棄行權要求,投資人的損失就是全部購買權證所花費的資金。因為權證到期時,其價值為零。

3.賣出買權(認股權證)

有兩種情況,一種情況:賣出者是權證發行人。如果標的股票的市場價格低於履約(行權)價格,發行人不能獲得預期的投資;如果標的股票的價格高於履約(行權)價格,則股票價格越高,權證發行人損失越大。

投資人賣出買權(認股權證)表示投資人認為市場持平。

另一種情況:賣出者是權證持有人,如果標的股票的市場價格低於履約(行權)價格,其賺取了權證價格下跌的差價;如果標的股票的市場價格高於履約(行權)價格,權證持有人隻是少賺了因標的股票價格上升而帶來的收益。

4.賣出賣權(認沽權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