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精銳的同學聚會(1 / 2)

臘月廿五。利水,宜出行。

從期末考完放寒假那天算起,李容擺在塘西橋頭的炒粿攤,已經開了超過一個星期。

波折有。意外也有。

期間還有一些,讓他這個做了五年餐館的老師傅都感到詫異的,神展開。活久見之餘,小年前後,炒粿攤上的回頭客流,初步穩定下來。每日出餐超過一百份的“業績”,甚至超過了李容之前的預計。

不論如何,這門生意算是撐起來了。

生意穩定了,李容混亂了一個多星期的作息時間,也能重新規律起來。

晚上的收攤時間,固定在兩點半。

收攤前,李老板會給自己炒掉最後一份牛肉當宵夜。打著哈欠,洗掇了家夥什。作為一條經年老油條,李容能保證自己三點半前就能睡著。

早上七點半。起床,吃個半飽。

出去打一個小時的籃球。

然後回來,洗個澡。喝碗濃湯,再睡一會兒。

燉隔夜的老火龍骨湯,滴點陳醋,撒點芹菜末。超筍!

像他這樣每天去市場掃貨的主,燉湯的豬脊骨,是牛肉檔大叔給他準備的。還不要錢;貼的!牛肉佬他弟,隔四個檔口在賣豬肉。幾塊破骨頭,死不肯收錢!

164的身高,是李容同誌一輩子的遺憾。

重生到這個年齡,有機會再長一遍;李容怎麼肯放過?

熬夜這樣傷身體的事,為了賺錢不得已為之。但是補營養、勤鍛煉這樣的日常,李容是決計不肯放棄的——他可不想再經曆一次“初中三年,緩慢長了六公分”的奇跡。

去尼瑪的奇跡!

扣籃不懂假動作的憂傷~~~~逆流成河。

吃完睡兩個小時。再起來吃午飯。

吃過午飯,整理下午的采購清單。然後李容又能眯到三點多。然後奔赴市場,開始一天的工作。

一天睡三回!

把日子過出一日三秋的感覺,也算他本事了。

……

16號這天。

李容沒有像往日一樣,午睡醒來去市場掃貨。今天這事被他丟給老爹了:昨日已經和慣熟的攤主交代過了。種類數量,也有清單明細。

李爹也是經年老市儈了;不至於被糊弄。

下午三點,老同學劉子穎坐他爸的摩托車過來。拉了李容,一塊兒奔青窗渡船頭,下遊江的花艇去了。

早先便說好的同學聚會。

李容和劉子穎這一路,因為兜路拉人,來得是最晚的。

前頭餘一凡接了這倆下船。

後頭艙裏,就有人吩咐掌舵司機開船了。

義楓溪是前清年間疏浚、挖掘的人工運河,溝通水路咽喉之地。自此溪成,由海港溯流直上,可通韓江八百裏腹心之地。

是以鑄樟林開埠之基。

在樟林埠這個因海貿興起的集鎮,遊河花艇的傳統並未消亡。

當然,也跟傳統花艇沒啥一樣的。

現今遊蕩在韓江下遊諸多支流中的花艇、渡船。都是鮀城造船廠出品的內河平底船:平底、大寬麵、淺吃水、低幹舷;穩如狗。幾十噸的鐵殼船,鐵皮工字鋼搭的二層艙;再做一些內飾。

就一能動的水上卡拉ok包房,兼燒烤場所。

進了船艙,裏麵已經有五個人在等著了。

子穎哥一進門,就被一幫女生拉到他老相好旁邊摁下去了。李容則一一打了個招呼,選了個靠近瑾班長的沙發坐下去。打量起眾生相。

船艙裏,連他老李,一共五男三女。

汪瑾、餘一凡和子穎,是前幾天一起去看他,邀請李容參加同學聚會的——無一例外,這幾個都是學霸,成色不同而已。另外還來了林騰,林秀垠、黃奕清和張皓皙四個。

前四個名字(老李不算),都是老師家的孩子。

還有一隻身體不好的女學霸吳穰,和另一個玩不到一起的老師家孩子蕭躍龍沒來。

這一船,就是塘西小學在升格變成樟林中心小學之前的,菁英所在了!

老師家孩子忒多?

簡單說下。

樟林開埠,其民蹈海;百年僑鄉。

94年,樟林僑賢集資為鎮上修建了中小學各一所。就是塘西小學和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