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鞋大鞋小,隻有穿的人才知道。假如你沒有曹操般的雄心壯誌,也覺得自己並非是如曹操般的大將奇才,那你大可縮減疆土,如孫權般隻恪守自己東吳的那一小片疆土。理財無定式,並非所有投資方式適用於所有人。要想耕好自己的那一畝三分地,其實隻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孩子是“吃錢的機器”
【標簽】 孩子 消費比重 吃錢機器 花銷 家庭理財
寶寶降臨,全家歡喜興奮之餘,大部分的家庭“財政部長”——新媽媽難免會感覺到囊中羞澀,經濟壓力陡然增大。在充當“房奴”、“車奴”和“卡奴”之後,不知不覺又被貼上“孩奴”這一標簽。
常聽有些老人說:“再生一個吧,不就是桌上添個碗、多雙筷子的事嗎?”這話是老人們傳統意義上養育孩子的方式。而如今養育一個孩子,其中所蘊含的心血和花費的金錢是不可同日而語了。
80後大部分是“獨一代”。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獨一代”們養育下一代時,大部分家庭的經濟狀況已經得到極大改善。對於家中唯一的“小皇帝”、“小公主”的各種需求,“獨一代”們往往是有求必應,且力求為“獨二代”們創造更好的條件。他們在養育子女的各項支出上是這山更比那山高。他們的口號是“不求最好,但求更好”!有人通過調查發現,普通的三口之家,孩子占家庭消費的比例高達40%~50%。由此可見,孩子消費在家庭消費中所占的比重。
看看2011年來“零歲經濟”的快速發展,家長們就知道自己的貢獻有多大了。商家為了迎合家長們“追求更好”的心理,總是想方設法、巧立名目,將孩子作為其“賺錢的機器”,大有“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的萬丈豪情。但對於家庭而言,孩子則成了“吃錢的機器”。
寶寶初生,奶粉、輔食、尿不濕、衣服、床、童車、玩具、醫療以及其他各類生活用品,市場上琳琅滿目,品牌流行,價格不菲。一不留神,它們就能將你的定期存款和活期資金統統“吃”得一幹二淨。
寶寶上學後,除了正常的吃喝拉撒睡外,市場上形形色色的親子班、早教班、補習班、興趣培訓班,還有學費、出國深造費、書本費、遊玩花費、醫療費等,林林總總,更是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吞噬你的一切資產。
曾聽人這麼描述育兒的花銷:“養孩子就跟裝修房子一樣,絕對是沒底的!”誠然,一套房子要想裝修得豪華,別說幾十萬,幾百萬都能投進去。但是,如果你隻花幾萬塊錢,也能夠裝修出一定效果來,甚至不裝修也能住人。養育孩子亦是如此!可是,天下畢竟沒有哪個父母願意將自己的孩子裝修成“毛坯房”,我們不奔那五星級的裝修標準,但總得要上得了台麵,也能靠個“星”吧!畢竟,誰也不想讓自己的孩子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看來這隻能依靠合理的家庭理財了。
俗話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理財亦是如此。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各家的經濟狀況不一,理財亦是各不相同。
理財不分錢多錢少。錢再多,如果不會理財,花錢如流水,終有虧空的一天;錢少,則更應學會理財,學會將有限的錢的價值最大化,能讓你獲益匪淺。
《紅樓夢》中,賈家可謂是鍾鳴鼎食之家,翰墨詩書之族,但在理財方麵卻是大為欠缺。麵對祖先留下的龐大基業,賈政作為一家之主是不願理家;賈璉是“油鍋裏的錢也要撈出來花”;王熙鳳是一心斂財,充實自己的小金庫;其他人則是爭先恐後地享受榮華富貴。人口眾多的賈府,長期以來是“出的多,進的少”,入不敷出。為了迎接元妃省親,榮國府更是傾其財力興建大觀園。如此興師動眾,打腫臉充胖子之行為更是可以看出賈家為了撐門麵,根本不想理財,也根本不會理財。於是,慢慢地變成了一個花哨的空殼子,徒有其表罷了,最終走向沒落,也就應了“盛極必衰”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