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用錢賺錢的財商智慧(1)(1 / 2)

投資“四不信”,思考靠自己!

【標簽】 投資 獨立思考 重要 四不信 學習

“投資要獨立思考”對你樹立正確的投資理財意識顯得尤為重要。

投資四不信

作為眾多基金經理爭相學習和追隨的偶像,彼得林奇本人卻從來不相信任何專家的言論。他給自己的投資定下了四條準則:

第一,不要相信各種理論;

彼得林奇在自己的書中寫道:“多少世紀以前,人們聽到公雞叫後太陽升起,於是認為太陽之所以升起是由於公雞打鳴。今天,雞叫如故。但是每天為解釋股市上漲的原因及華爾街產生影響的新論點,卻總讓人困惑不已。比如:某一會議贏得大酒杯獎啦,日本人不高興啦,某種趨勢線被阻斷啦。每當我聽到此類理論,我總是想起那打鳴的公雞。”

國內的股民如果都知道彼得林奇的這個觀點,那麼書店裏那些各類“炒股秘籍”的書籍就都賣不出去了。他們也不會再花高昂的學費去聽什麼“炒股寶典、短線秘籍”之類的講座,去學什麼“波浪理論、道氏規則、價量關係”之類的學說了。

紙上談兵、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故事我們大家都知道,這樣的故事之後也不斷被重演,無論古今內外、無論商場戰場,它們都說明了一個道理:理論知識再豐富,也無法替代實踐。

彼得林奇深知這一點,所以他告誡投資者,不要相信各種投資理論,因為這些理論永遠跟不上瞬息萬變的股市。

第二,不要相信專家的意見;

盡管本身就是一名投資專家,但是彼得林奇卻告誡我們,不要相信專家的意見。彼得林奇用他自己的親身經曆告訴我們,沒有哪一位專家能夠準確預測出股市的漲跌。

在華爾街有一著名實驗“猩猩扔飛鏢選股法”,說的是把所有的股票名稱密密麻麻地打印在一張圓形紙上,然後粘貼在一個飛盤上麵,再讓猩猩朝著這個飛盤丟飛鏢,讓猩猩幫我們選股。結果發現,通過猩猩扔飛鏢而選出來的投資組合,其上漲幅度竟然超過了由基金經理精心篩選出來的投資組合的增長率。

2007年年底,上證綜指已經衝到6000點,高位盤旋不知。當時的股市被一片樂觀情緒所籠罩,每一次的下跌都被認為是買入的機會。幾乎所有的分析師和基金經理都認為股市馬上就將突破7000點,目標直指10000點。但不久之後,以平安再融資事件為導火索,短短一年的時間上證綜指下跌將近73%。

專家不可信,這是彼得林奇的經驗,也是我們的經驗。

第三,不要相信數學分析;

彼得林奇覺得:“股票投資是一門藝術,而不是一門科學。在股票投資中所有需要用到的數學知識,在小學四年級時就應該已經全部學會。”

彼得林奇認為市場是瘋狂的,不能用數學方式去計算股票的價值,股民的非理性情緒會讓股價脫離它的內在價值。

第四,不要相信投資天賦。

彼得林奇沒有巴菲特那樣的財富密碼,他自嘲自己說:“在我的搖籃上並沒有吊著股票行情收錄機,我長乳牙時也沒有咬過股市交易記錄單,這與人們所傳貝利嬰兒時期就會反彈足球的早慧截然相反。”

如我們之前所提到的,彼得林奇從高爾夫球童開始,事業道路上的每一步都很踏實,都灑滿了汗水。當彼得林奇第一次成為基金經理時,他已經是38歲的“高齡”了,而在這個年紀的巴菲特個人資產已經超過1000萬美元,成為當時華爾街最著名的投資人之一。

沒有與生俱來的投資天賦,彼得林奇靠著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地爬到了華爾街巔峰,成就了他並不遜於巴菲特的美名。

學其意而非其形,在其內而非其外

我們閱讀了彼得林奇寫的投資書籍,研究了他的投資案例,一直在學習、模仿他,但是彼得林奇本人卻告訴我們:不要相信各種理論;不要相信專家的意見;不要相信數學分析;不要相信投資天賦。

這是否矛盾?當然不矛盾!

那何謂學習?學其意而非其形,在其內而非其外。

我們學習彼得林奇的投資方法又何嚐不是如此?閱讀彼得林奇的投資法則便是在學習他的劍招,而唯有讀了之後再完全忘記,我們才算是學會了其中的“劍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