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基金:投資基金特省心(2)(3 / 3)

可是,你是否考慮了另外一個因素,那就是在不同人生階段,一個人在投資上的風險承受力是不同的。通常越接近退休年齡,這筆“準退休金”的抗波動能力就越差。那麼,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事實上,海外成熟的基金投資市場為了應對這個問題,於20世紀90年代開發了“生命周期基金”(Life Cycle Fund)。

生命周期基金起初是一種專門為投資人提供退休金規劃的理財工具,如今已擴展至子女教育金、購房等長期資金規劃。

生命周期基金在海外市場發展迅速。自1996年推出以來,規模已由最初的6億美元發展到2005年年末的1670億美元。在美國,生命周期基金是勞工部推薦的退休規劃工具之一。截至2005年,美國64%以上的401(k)養老金計劃投資於生命周期基金,10年內增長了7倍。

生命周期基金名字的來源,是由於它提供的資產配置組合能根據投資者在生命中的不同階段的需求而進行變化,屬於一種動態的基金。這種基金一般會設定一個目標日期,其資產配置將隨目標日期的到來而調整。越接近目標日期,高風險資產配置越少,低風險資產配置越多,非常符合普通個人投資者儲備養老金過程中風險承受能力下降、投資期限縮短的特點。這類產品是完全從持有人的角度來進行設計的,為其一生作出中長期的理財規劃,在設計理念上引入了保險產品的一些要素。

這類基金名稱多以目標日期直接命名,例如“目標2010”、“目標2025”等。投資人投資起來非常簡單,僅需根據自己的退休時間,即可選擇合適的基金。

挑選一隻基金,將你所有的資金投入後就把它忘記,直到你退休的那一天。這就是生命周期基金的運作方式,比較適合“理財懶人”。

作為一款較新的理財產品,生命周期基金確實有其獨特之處—在一個較長的周期內對投資者的投資進行總體規劃。目前國內市場上也已產生了幾隻生命周期基金,比如彙豐晉信“2016生命周期開放式基金”(成立於2006年5月)、大成“財富管理2020生命周期基金”(成立於2006年8月)等。以後該類型基金也會越來越多。

國內目前的這兩隻生命周期基金都屬於“目標日期型”基金。大家通過其名稱,就能清楚地看到,這兩隻基金分別適合打算在2016年和2020年左右退休的人群。

從國內市場現有的生命周期基金來看,我們發現,無論是在目標投資期限、動態資產配置調整周期,還是在每個周期內的資產配置比例上,兩者都存在較大差異。這其實引發了我們的思考:個人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生命周期基金?

首先,考察基金的目標日期。生命周期基金一般都會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日期,比如2020年12月31日或2025年12月31日。一般情況下,隻有在目標日期以前,基金的風險收益和水平才會不斷調整;在目標日期以後,風險和收益水平則相對固定。投資者需要注意基金的目標日期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例如,若投資人預計10年後讀大學,可選擇目標日期在2021年左右的基金,累積教育資金;若計劃30年後退休,可選擇目標日期在2041年左右的基金,累積退休養老資金。

其次,考察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征變動率。各生命周期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征的變動速度是不盡相同的。例如:基金A早期將100%的資產投資於股票,在10年內演變為一隻貨幣市場基金;基金B早期隻將60%的資產投資於股票,在20年後演變為一隻債券型基金。基金A就比基金B的風險收益特征變動率高。這個要根據個人的偏好和對自己風險承受力的預估來進行選擇。

最後,要考察買入基金時的風險收益特征。在投資者買入生命周期基金的時候,該基金可能由於已經運作了一段時間,調整了資產配置比例,這時就需要考察該基金當前的風險收益特征是否符合自己的投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