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股票的根本——企業價值(1 / 3)

沃倫·巴菲特完全依靠在證券市場進行投資賺取了數百億美元的財富,但是他似乎又置身證券市場之外,他沒有股票行情接收機,也從不使用價格走勢。他每天閱讀大量的財務報表以及企業、行業的相關資料,對企業形成完整的“概念”後,才決定是否買進或賣出股票。他拒絕融資,也絕不進行杠杆交易,其獨特的投資理念和操作策略使其資產四十多年連續成長,年複利增長超過28%。

投資企業而不是股票

1.股票的實質

巴菲特認為,股票的實質是股票持有人擁有和管理企業的權利。巴菲特正是充分了解並利用了這種權利使自己獲得成功。當大部分投資人在價格波動的夾縫中來回奔波時,巴菲特抓住的是價值提升的主線,他注重的是長期的資本利得。

2.把自己當成企業的經營者

在巴菲特投資的過程中,他基本不直接參與投資對象的企業經營活動,但是他一直把自己當成是企業的經營者來看待。從研究財務報告、分析行業動態開始,他就始終以經營者的視角來看問題。在進行任何一項投資之前,他就已經把投資對象的情況了解得一清二楚,甚至成為了行業的專家。

3.遠離市場

對於巴菲特來說,股市的價格波動隻是“市場先生”的遊戲而已,它所能提供的是在“市場先生”情緒低落時給出令人滿意的報價,他也確實常在股價大幅回落時大量買進自己了解的公司的股票。但是巴菲特認為,在他購買了某隻股票之後,哪怕證券市場關閉數年,對他的投資也不會造成影響,因此,他對股價平時的波動根本不關心,也不在意。所謂工夫在詩外,巴菲特遠離了市場,他也由此戰勝了市場。任何時候都保持理性,始終堅信自己的獨立判斷,不隨風起舞。

尋找成長的價值

1.在自己熟悉的領域內投資

首先這些企業的業務相對簡單,通過一定的學習都能夠很好地理解,甚至成為行業內的專家;其次,這些企業的未來業績和成長性是比較容易測定的,因為巴菲特進行的是股權的投資,他所追求的是長期穩健的利潤。

如果巴菲特不能堅持他自己的投資理念的話,他也就不是現在的巴菲特了。

2.優質企業的標準

巴菲特對投資對象都要經過長期的觀察和跟蹤,並且要在適當的時機才會進行大量的投資,而投資的先決條件是要企業具有相當優良的品質。

(1)企業具有“特許權”。巴菲特認為這種企業的特許權表現為,產品具有無可替代的特殊商品形式的價值(品牌、過橋收費等),如可口可樂。

(2)有穩定的經營史。巴菲特對所投資的對象都要作較長期的考量,並希望其未來是可以預見的。

(3)經營者應理性、忠誠,並始終以股東利益為先。巴菲特對GEICO的大舉投資,較大的原因是對公司的主要經營者具有相當的信心。

(4)企業的財務應該穩健,經營效率必須較高,並由此獲得良好的收益,巴菲特投資的企業均有較高的毛利率。

(5)資本支出少、現金流量充裕。巴菲特對那些固定資產收益率高的公司很不感興趣,認為它會大量侵蝕企業的現金流。

買入,長期持有

1.實質價值是基礎

作為格雷厄姆的嫡傳弟子,巴菲特秉承老師的教導,始終以企業的實質價值作為投資的首要標準。由於市場往往會因為投機的原因而使得股價出現偏離價值的現象,如果認為企業優秀就不計成本買進的話,顯然達不到投資的目的。當股價偏高時,巴菲特所要做的就是耐心地等待,並繼續進行跟蹤,直到股價進入他認為合理的範圍才開始介入。在1989年美國出現股災時,巴菲特以相當便宜的價格購買了大量的可口可樂公司的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