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略市場
忽略市場就是不要把短期的市場波動看得太重,投資者的情緒不要被市場左右,不要對市場行為過於敏感,或者形象地說:不要沒有主見地時刻隨著“市場先生”翩翩起舞。既然是采用長期持有的投資模式,巴菲特主張就應當忽視市場的一切,包括價格波動及所有市場信息,當然也不要理會經濟學家、分析師以及股市經紀人的建議,因為證券經紀人和證券交易商的任務就是以一些所謂的觀點和理由引誘投資人買賣股票,從而賺取投資者的手續費及傭金。散戶朋友們在股市無數次的短線進出中,大量的財富最終流入到證券經紀人和證券交易商的口袋中去了。
凡讀過經濟學的人都知道有個凱恩斯經濟理論,該理論認為,世界經濟隻會越來越繁榮,因此股票指數也會隨著經濟發展而逐步趨升。既然股票的價格總體趨勢是向上的,那麼我們投資者就沒有必要總是在尋尋覓覓中苛求找到戰勝市場的秘方,總在唉聲歎氣中感歎財運不濟。忽視股票短期漲跌,隻要買進時的選擇理由沒有改變,則堅持捂股,時間可以使中小散戶賺大錢,因為中小散戶沒有能力去拉升股票,唯一擁有的賺錢資本就是耐心和時間。
我們看到滬深股市多年曆史上也有英雄。就拿萬科來說,萬科上市以來至少漲了20多倍,期間萬科股價幾經沉浮,也曾大幅震蕩,但很少有人能在萬科上賺足20多倍的錢呀!
長線投資因時而異
“我們當然偏好長線投資,但我們的現金時常比好主意多。在這種時候,套利有時比國庫券的收益高得多,而且同樣重要的是,它可以使我們抵禦可能必須放鬆長線投資標準的誘惑。”這是投資大師沃倫·巴菲特對於股票投資的另一種態度。
巴菲特認為教會一個人套利等於授人以漁,看上去巴菲特在宣揚投機,實際上不顧擺在麵前的顯著的無風險套利機會仍然堅守錯誤的“長線投資”才是最大的投機,比如麵對2007年巨大的A、H股和A、B股溢價時的情形。以萬科為例,2008年來A、B股股價已經基本接軌,持有B股的投資者從2008年的1月1日算起股價僅下跌了20%,同期萬科A股下跌40%,上證指數損失達44%,數據說明了問題。
一個同樣的東西,這裏賣10塊,那裏賣5塊,奇怪的分析師們卻告訴你賣5塊的地方流動性比較差,千萬別去買。如果你既不來來回回頻繁交易,又不是動輒幾千萬買賣股票,流動性對你又有多大用處呢?
2007年有人卻說,他不買有H股的股票,以免看見A、H股的差價讓人心慌,這真是股市版的掩耳盜鈴。總會有一個標準,你逃不掉那個標準的。比如那時你持有雲南銅業,你隻要看看江西銅業的H股價格就可以了,總會有一樣東西讓你心慌的。
至於巴菲特說的“放鬆長線投資標準的誘惑”,在2007年何嚐不是貫穿全年?一個忽視明顯套利機會的人,一定會相信機構投資報告裏麵鋪天蓋地的“買入”建議;一個不覺得10塊錢比5塊錢貴的人,又怎麼會不覺得5000點、6000點仍然遍地都是黃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