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股票不是短期股市說了算(1 / 2)

股神巴菲特被公認為投資界中最成功的專家,其一言一行被全球投資者視為金科玉律,巴菲特成功的奧秘有兩點:一是“長期持有”;二是“忽略市場”,而這正是巴菲特成功的關鍵要素。

巴菲特是長線投資的典範!巴菲特選擇投資標的物時,從來不會把自己當作市場分析師,而是把自己視為企業經營者。巴菲特選擇股票前,會預先做許多充分的功課,了解這家股票公司的產品、財務狀況、未來的成長性,乃至於潛在的競爭對手。

長期投資法

“如果你沒有持有一種股票10年的準備,那麼連10分鍾都不要持有這種股票”,這是投資大師沃倫·巴菲特對於股票投資的基本態度。

1.創下永不虧損記錄

如將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32年來的逐年投資績效與美國標準-普爾500種股票價格指數績效相比,可以發現巴菲特在其中的29年擊敗指數,隻有三年落後指數,更難能可貴的是其中五年當美國股市陷入空頭走勢回檔之際,巴菲特卻創下逐年“永不虧損”的記錄。因此巴菲特的投資理念不但為他創造了驚人的財富,其選股方法亦相當值得全球投資人學習。

巴菲特的選股方法乃師承基本學派大師本·格雷厄姆(Ben Graham)與菲利普·費希爾(Philip Fisher)。前者以“定量分析”為主,後者以“定性分析”為擅長,巴菲特則是集二者於大成。

格雷厄姆首創“安全邊際”(Margin of Safety)的穩健投資觀念,他認為如果股票價值低於實質價值(Intrinsic Value),此種股票即存在“安全邊際”,因此他建議投資人將精力用於辨認價格被低估的股票,而不管大盤的表現。由於他對定量分析的貢獻,後世已公認他為財務分析之父。格雷厄姆“嚴禁損失”的投資哲學,更成為日後巴菲特奉行的主旨。

費希爾則是主張投資成長率高於平均水準、利潤相對成長以及擁有卓越管理階層的企業。他與格雷厄姆最大不同之處,在於費希爾認為僅僅閱讀公司財務報告並不足以判斷是否應該投資,而應盡可能地從熟悉該公司的人士獲取第一手資訊,此種方式已成為目前基金經理人選股前的必備條件。巴菲特則是將這兩種投資方法加以發揚光大。

2.穩紮穩打

觀察巴菲特持有的這八種股票,幾乎每一種股票都是家喻戶曉的全球著名企業。

分析此等企業的共同特點,在於每一家企業均具有強勁的市場基礎,已使得此等企業擁有巴菲特所謂的“特許權”,而與一般的“大宗商品”不同。巴菲特對此種特許權的淺顯定義,是消費者在一家商店買不到某種商品(例如可口可樂或吉列刮胡刀),雖然有其他類似競爭產品,但消費者仍然會過街尋找此種商品。而且此種產品優勢在可預見的未來都很難改變,這就是他“長期投資”甚至“永久投資”的基本麵因素。

更重要的是巴菲特對此等企業的營運前景相當“確定”,因此他的投資風險相對大幅下降,他對許多機構投資人動輒買進一二百種股票的做法頗不以為然,因為在公司數目過多的情況下,經理人根本無法深入每一家公司的營運狀況,結果反而增加部分資金虧損的風險。

對於近年來許多大幅上漲的高科技股,巴菲特亦坦承因為他無法多了解此類產業,所以他“避開”科技股。此中原因是股市中擁有大量的科技公司,但誰也沒把握哪幾家公司最後會脫穎而出,與其涉入高風險的投資,不如“穩紮穩打”地投資自己所熟悉的領域,因為巴菲特的信念之一是“投資易於了解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