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投資與投機的完美結合(3 / 3)

(5)應當投向被他們認為良好的零售產品。

對服務業、食品供應公司等做詳細的記錄。許多個人投資者在作為消費者購置一件重要的物品,如住房、冰箱、電視機時,他們會先向朋友詢問,或向專家請教有關問題,然後作仔細的比較研究,最後才做出是否購買的決策。但當這些人購買某種股票時,卻一點研究都不做,而是像賭博一樣,靠碰運氣去投資。結果,他們所謂的“運氣”通常不太好,常常是勝少失多。而在林奇看來,個人投資者不必像機構投資者那樣,每個月、每個星期甚至每天都買賣股票,他們應該像購買自己的住房一樣,集中精力對其所購買的股票進行仔細的研究,而留心身邊各行各業擁有良好產品的公司,有助於他們獲得可靠的第一手資料。從某種程度上說,個人投資者應當比機構投資者擁有“一種難以置信的優勢”。

(6)隻要所投資的公司業績好,大可以持股五年十年不變。林奇說:“我的投資組合裏最好的公司往往是購股三五年後才利潤大增,而不是在三五個星期之後。”投資者有時既需要對自己所選的股票有充分的自信,也需要保持一定的耐心,隻有這樣,才會有理想的回報。

盡管林奇的投資方法是屬於現代派,但他認為現代投資理論的那一套關於市場有效率、股價反映一切信息的觀點是荒唐的。林奇所取得的非凡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對格雷厄姆投資方法的運用。

(7)注重對公司隱蔽性資產的挖掘。

林奇認為在金屬和石油業、報業、電視台、藥業等行業,甚至有時在公司的虧損中,都有隱蔽的資產。這些隱蔽性資產存在的形式多種多樣,可能是一筆現金,也可能是房地產或者是稅收優惠等等。林奇曾舉了沙石灘公司作為例子。1976年年末,沙石灘公司股本規模為170萬股,每股為14.5美元,整個公司的價值僅為2500萬美元。過了不到3年的時間(1979年5月),20世紀福克斯影片公司以7200萬美元買下了沙石灘公司,沙石灘公司的股價隨之漲到了每股425美元。而20世紀福克斯影片公司在買下沙石灘公司後的第二天,就把該公司的礫石場以3000萬美元的價格賣出。礫石場隻是沙石灘公司諸項資產中的一項。換句話說,僅礫石場這一項資產的價格就超出了1976年投資者買下整個公司所需的資金。所以,礫石場周圍的地產、德爾蒙特森林和蒙特雷半島的2700公頃土地,以及300年長成的樹木、一家旅館、兩個高爾夫球場等就成了白送上門的財富。

(8)資產與機會處處皆是,投資者盡可以從買賣擁有隱蔽性資產的公司股票上獲得巨大收益。

可是為什麼許多投資者未能將資金投資於這類股票呢?林奇解釋說,這些投資者不能做到這一點是因為在他們與這些能漲10倍的股票之間存在著極多的障礙。按現行的體製,隻有當某種股票在股市上為多數大金融公司所認可,並且已被華爾街知名的分析家(即對各行各業、各公司進行追蹤研究的人員)列入到購買推薦單裏以後,這種股票才對買賣股票的大多數人具有吸引力。眾人都等待著別人先邁第一步,這常常會貽誤投資良機。當這些投資者都準備購買時,該股票已漲了很多,5倍或者10倍。林奇把上述這種狀況稱為“華爾街滯後現象”。林奇最得意的投資之一——國際服務公司就是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國際服務公司是1969年上市的,在其後10年間,雖然該公司曾盡力想引起華爾街的注意,但是卻沒有一位股市分析人員對這家公司給予稍微的關注。直到1980年,史密斯·巴奈投資公司才發現了它,並對它進行了研究預測。

史密斯·巴奈股票公司的研究報告指出,對喪葬服務業的服務需求決定於一個無可爭辯的事實:人人會死。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收集的資料顯示,死亡人數不斷上升,喪葬業很明顯屬於增長型行業。作為該行業最大的公司——國際服務公司,當時經營著189家殯儀館,每家殯儀館的年均收入達55萬美元,為全國平均水平的3倍。此外,該公司還首創了預約喪葬服務,顧客可在喪葬服務提供之前預先付款,這些“超前需要”銷售有兩大好處:第一是他們能保證業務量的持續穩定以及未來收益的增長;第二預付款會有利息,成為公司收益的主要來源。在前10年中,國際服務公司的營業額及其股票的每股收益均按15%以上的比率增長。史密斯·巴奈公司的報告還預測,國際服務公司未來增長至少保持同等水平,特別是由於國際服務公司的管理層已決定增加市場的占有額。

的確,如果投資者在1983年以每股12美元買進國際服務公司的股票,而在1987年以每股30美元賣出,投資者可以使自己的錢翻一倍多,但假如投資者早在1978年就買進該公司的股票,那麼他的錢會漲40倍。但是華爾街卻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忽視了國際服務公司。這主要是因為,按照華爾街的標準,殯儀服務業既不是耐用消費,也不是一般服務業,所以無法歸類到任何一個部門。而完全依賴於華爾街知名分析家推薦股票的投資者毫無疑問失去了賺大錢的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