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潛力公司
大牛市更需理性投資,真正成功投資者都是堅持獨立的買賣標準,不被所謂熱點所惑。巴菲特是這樣,彼得·林奇亦如此。
彼得·林奇在選擇投資行業的時候,總喜歡低迷行業而不是熱門行業,原因在於低迷行業成長緩慢,經營不善的弱者一個接一個被淘汰出局,幸存者的市場份額就會隨之逐步擴大。一個公司能夠在一個陷入停滯的市場上不斷爭取到更大的市場份額,遠遠勝過另一個公司在一個增長迅速的市場中費盡氣力才能保住日漸萎縮的市場份額。
由於低迷的行業環境使得幸存下來的公司具備頑強的生命力,而且由於市場份額的擴大而具備了一定的壟斷性。這樣的公司同樣也符合巴菲特的核心競爭力和成長性原理。所以從美國這麼長時間的證券曆史來看,不管多少次的崩盤和暴跌,隻要按照價值理念來選股,從長期來看,其投資收益將遠遠大於其他投資方式。
國內股市雖然已有泡沫,但在中國經濟既快又好的背景下,建立在成長性基礎之上的價值投資,仍較成熟市場大有潛力可掘。這既需要投資者勤於挖掘,更需要耐得住寂寞,堅持價值成長。
彼得·林奇對於這些低迷行業中的優秀公司總結了幾個共同特征:
(1)公司以低成本著稱;
(2)管理層節約得像個吝嗇鬼;
(3)公司盡量避免借債;
(4)拒絕將公司內部劃分成白領和藍領的等級製度;
(5)公司員工待遇相當不錯,持有公司股份,能夠分享公司成長創造的財富。
他們從大公司忽略的市場中找到利基市場,形成獨占性的壟斷優勢,因此這些企業雖處在低迷的行業中,卻能快速增長,增長速度比許多熱門的快速增長行業中的公司還要快。
績優股就在身邊
零售業是基金的寵愛之一,雖然機構投資者善於用非常精密的財務分析來選擇成長性的零售業公司,但彼得·林奇卻告訴普通投資者,逛街同樣能夠很準確地選到成長性優異的零售業品種,而且在彼得·林奇的實踐性投資中,通過逛街選股的方法確實尋覓到了大牛股。
彼得·林奇通過研究發現許多股價漲幅最大的大牛股,往往就來自數以百萬消費者經常光顧的商場,包括家得寶、蓋普服飾和沃爾瑪。隻要在1986年投資上述公司,持有5年到1991年底就會上升5倍的市值。中國正在處於由外需向內需轉變的過程中,不僅現在境內股市已有的零售業公司,今後在境內上市的零售業公司中也非常可能出現具備高成長性的公司,因為這一階段的中國零售業公司正處在發展到加速發展的過程,再度產生類似蘇寧、大商等零售業大牛股的概率仍然很高。
對於Lebitz家具公司,彼得·林奇從頭到尾看到其股票上漲100倍的全過程。這樣的零售連鎖公司讓人知道雖然並不是所有的零售公司都能取得成功,但至少我們都可以很容易地在購物的同時觀察它們的發展進程。當你耐心觀察一家零售連鎖店,看它首先在某一個地區獲得成功後,然後開始向全國擴張,並且用事實證明在其他地區同樣能夠複製原來的成功,這時候投資也不遲。蘇寧上市之初就是像Lebitz家具公司那樣,即使我們普通投資者在其剛上市的時候無法看清其未來的發展狀況,但隻要發現它之後在全國的擴張成功就應該可以肯定它的成功模式。
普通投資者可以通過這種方法去尋找未來的金礦,畢竟中國股市黃金十年,機會將很多,關鍵是掌握方法,不要讓機遇從您的指間溜走。天上雖然不會掉餡餅,但機遇向來會青睞勤奮者。
賬麵價值和隱藏價值
市盈率和市淨率指標是估值的基礎,但彼得·林奇的實踐經驗卻告誡投資者,可能是因為這些指標太容易獲得,賬麵價值經常會出現高估或者低估公司真實價值的情況。例如:巴菲特的投資旗艦哈撒韋公司最初源自收購新貝德福德紡織廠,借殼重組多年後,巴菲特決定徹底剝離紡織產業。此時問題出現了,織布機的賬麵價值高達86.6萬美元,但最終拍賣時這些賬麵計價每台5000美元的織布機僅能賣得每台26美元,此價格甚至比拖走這些織布機的運費還要低。
另有案例令彼得·林奇始終難忘:1976年艾倫伍德鋼鐵公司破產前夕,賬麵價值是3200萬美元,每股高達40美元。問題在於這些賬麵上的煉鋼優質資產,卻因為設計和操作上的缺陷,難以正常開工,最終破產償債時,這些優質資產隻能當廢品賣掉。
境內股市也有類似案例:粵金鰻、托普軟件都曾是每股淨資產逼近10元,每股收益接近1元的績優股,但現在都已退市。粵金鰻是因為養鰻業衰敗,托普軟件是由於多元投資失誤,但兩者衰敗後垮塌的速度卻是一致的,若不能持續產生盈利,所謂的優質資產就好似沙丘上的城堡瞬間崩塌了。
而與賬麵資產高估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隱藏資產的低估,典型案例是資源型企業。彼得·林奇曾舉例:“有時你會發現一家石油公司在地下儲存了40年的石油存貨,其賬麵價值是以幾十年前羅斯福時期購買時的成本入賬的。”又有彼得·林奇投資時代的經典案例:波士頓第五頻道電視台賬麵價值僅250萬美元,但在20世紀80年代以4.5億美元出售易主,也就是說這家電視台的賬麵價值被低估了300倍,因為該電視台在被收售前始終是以最初建設成本入賬的。
近年來海內外類似的隱藏價值案例皆有,例如:中國鋁業僅僅在數年前還是巨額虧損,但是一度年盈利超過40億元人民幣;默多克收購道瓊斯整整溢價一倍,即使如此慷慨尚且曆經艱難;而SEB國際收購境內股市蘇泊爾公司,價格也是一漲再漲,顯然這些公司的賬麵價值都曾經被低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