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掌握家庭財秀管理知識(1)(3 / 3)

缺點:隨著收入或支出的增加,其中一方可能會不滿。

三、全部彙集型

夫妻將雙方收入彙集,用以支付家庭及個人支出。

這種方式的優點:不論收入高低,兩人一律平等,收入較低的一方不會因此而減低了彼此可支配收入;

缺點:從另一方麵來講,這種方法容易使夫妻因支出的意見不一致造成分歧或爭論。

選擇最合適的分擔類型,首先要對家庭的財務情況進行認真分析,根據具體情況進行選擇。所以在確定分擔類型前,夫妻應該認真整理一份自己的家庭賬目,並從中尋找到家庭財務的特點。簡單地說,夫妻理財分收入與支出兩本賬即可,或者規定一個時期為一個周期,如一個月,或一個季度,一列收入,另一列是支出,最後收支是否平衡一目了然。

收入賬應記:

①基本工資:各種補貼、獎金等相對固定的收入;

②到期的存款本金和利息收入;

③親朋好友交往中如過生日、喬遷收取的禮金、紅包等;

④偶爾收入,如參加社會活動的獎勵、炒股的差價、獎學金所得等。

支出賬應記:

①除了所有生活費用的必需支出外,還包括電話費、水電費、學費、保險費、交通費等;

②購買衣物、家用電器、外出吃飯、旅遊等;

③親朋好友交往中購買的禮品和付出的禮金等;

④存款、購買國債、股票的支出。

夫妻財產明晰、透明

今天,夫妻理財從婚前財產公證到婚後的“產權明晰”、“各行其道”,已形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規模。這不僅僅是一種時尚的潮流,而是反映了中國社會、家庭結構變化以及家庭倫理觀念轉變的趨勢。

結婚不滿兩年的娟子有一肚子的苦水:“我和丈夫幾乎天天吵架。他給外麵什麼人都舍得花錢,從來不和我商量。家裏經濟壓力很大,既要還車貸,又供著我單位的一套集資房。這些他都知道,可是真要他節省比登天還難。”

娟子還說,她和老公談戀愛的時候就覺得他出手挺大方的,結了婚以後才反應過來,敢情這“大方”都是對別人的,自己家裏那麼多地方要花錢,他卻說自己要應酬朋友,希望娟子“理解”他。

“結婚前我們約定要做一對自由前衛的夫妻,開銷實行AA製,各人管個人的錢,可是現在看來,一對夫妻再前衛再另類,過起日子來還是像柴米夫妻一樣。他很反感我過問他的財務,說錢該怎麼用是他的權利。”

娟子的老公於先生麵對娟子的指責也不滿,他很苦惱,妻子每天對他口袋裏錢的去向盤查得近乎“神經質”,而她自己卻三天兩頭地買新衣服、新鞋子。結婚後,按照先前的約定他和妻子實行財產AA製,因為他的薪水比較高,所以娟子希望他能多付出一點,但是正在為事業奮鬥的於先生除了負擔家庭支出,更多的財力都花費在應酬、接濟親友、投資等事情上。因為妻子管得過死,於先生心理上接受不了,他反而變本加厲地“交際”。

這種矛盾在現代家庭中經常發生。專家說,不透明的個人財產數目和個人消費支出是這小兩口家庭矛盾的真正的核心,娟子和她老公的獨立賬戶都不是向對方公開的,彼此之間又沒能很好地溝通每筆花費的去向,從而失去了夫妻之間的信任感。

當男女兩人組成家庭時,不同的金錢觀念在親密的空間裏便碰撞到了一起,要應付金錢觀產生的摩擦並不是一件易事。專家指出,夫妻間在理財方麵意見的分歧,常常是婚姻危機的先兆。有人說,“夫妻本是同林鳥”,後麵卻又拖了一句“大難臨頭各自飛”。而這種連理分支情況的產生,往往是由於理財不當引起的。

夫妻雙方該如何打理資產呢?該集權還是分權?花錢應以民主為宜還是獨裁?一方“精打細算”,另一方卻“大手大腳”時怎麼辦?這時候,夫妻AA製理財方式便新鮮出籠了。

所謂AA製並不是指夫妻雙方各自為政,各行其道,而是在溝通、配合、體諒的情況下,根據各自理財驗、理財習慣與個性,製定理財方案。

夫妻理財AA製在國外極為普及。一位外國朋友說,我不能想象沒有個人賬戶,沒有個人獨立會是個什麼樣子。我認為,把我的錢放進我丈夫的賬戶裏,或者反過來,把我丈夫的錢放在我的賬戶裏,那簡直就是愚昧。在我的家裏,我負責50%的開支。我要的是對我的尊重。

夫妻間管頭管腳總是讓人煩惱,這就使一定的個人資金調度空間顯得十分重要。現實生活中青睞夫妻AA製的人確實還不少。一位主婦說,我同丈夫現在就是明算賬。他是一家公司的經理,收入比較高。通常,家中重大開支如購房、孩子上學等我們都各出一半,各自的衣服各自負擔。日常生活的開支由雙方收入的30%組成,如有剩餘便作為“夫妻生活基金”存起來,時間長了也相當可觀,被視為一種意外收獲。雖然我同丈夫的感情基礎不錯,但我們都有各自的社交圈,也許有一天,對方突然“撤股”,那麼各自儲備的資金將會彌補這種生活的尷尬。

適合一般中國家庭的投資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