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的10%法則
進行理財計劃時,很多人常表示不知如何準備各種理財目標所需的資金。“10%法則”是指把收入的10%存下來進行投資,積少成多,集腋成裘,將來就有足夠的資金應付理財需求。
例如,你們家每個月有1萬元收入,那麼每月挪出1000元存下來或投資,一年可存12000元;或者,你已經結婚,夫妻都有收入,每月合計有15000元收入,那麼一年就可以有1.8萬元進行儲蓄或投資。每個月都能撥10%投資,再加上我們以前介紹的複利原則,經年累月下來,的確可以儲備不少資金。如果再隨著年資增加而薪資也跟著調高,累積資金的速度還會更快。
隻是常有人表示,偶爾省下收入的10%存下來是有可能,但要每個月都如此持續數年可不容易。往往是到下次發薪時,手邊的錢已所剩無幾,有時甚至是入不敷出,要透支以往的儲蓄。會覺得存錢不易的人,通常也不太清楚自己怎麼花掉手邊的錢,無法掌握金錢的流向;有錢存下來,一般都是用剩的錢,屬於先花再存的用錢類型。
這類人若想存錢就必須改變用錢習慣,利用先存再花的原則強迫自己存錢。要做到如此,可以利用記賬幫忙達成。也就是說,買本記賬簿冊,按收入、支出、項目、金額和總計等項目,將平時的開銷記下來,不僅可以知道各種用度的流向及金額大小,並且可以當做以後消費的參考。
記賬記個一年半載,再把各類開銷分門別類,就可以知道花費在食、衣、住、行、娛樂等各方麵和其他不固定支出的錢有多少,並進一步區分出需要及想要,以便據以進行檢討與調整。
需要及想要是常提到的消費分類,例如買件百元上下的襯衫上班穿是需要,買件數千元的外套是想要;一餐10元作為午餐是需要,午餐以牛排滿足口腹是想要。透過記賬區分出需要與想要後,日後盡可能壓縮想要的開支,你會發現真的有一些多出來的錢可以存下來,而且可能還不隻是收入的10%。
每個月撥出收入的10%存下來隻是個原則,能多則多,實在不行,少於10%也無妨;重要的是確實掌握收支,盡可能存錢。
為了幫助自己做到10%法則,可以利用定期定額投資法持之以恒的累積資金。定期定額是指每隔一段固定時間(例如每個月)以固定金額(例如5000元)投資某選定的投資工具(例如某共同基金),根據複利原則,長期下來可以累積可觀見的財富。
理財必備的三個“賬本”
無論你是工薪階層還是億萬富翁,建好家庭資產檔案是家庭理財的首要任務,這樣可以讓你知道自家究竟擁有多少淨資產,以利於正確地控製應用它們。
家庭資產檔案,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
一、貴重資產
如房屋、車輛、金銀首飾、高檔電器設備等,價值在500元以上的都要明細列出,可按購買價計算,也可按重置價或扣除折舊後的淨值統計。如一台電腦買價5000元,準備五年淘汰,已使用兩年,淨值就為3000元。
二、日常用品
凡價格在500元以下的物品皆歸此類,如電燈電話、餐具炊具等。這些低值易耗品多而雜,難以逐一羅列,可大致估算,不需太具體精確。
三、有價證券
包括股票、債券等每天有市價可以進行計算,計算市值是資產減去借貸即淨值。
四、古玩字畫
家庭收藏的古董字畫等,這些需請有關的專家為你估值。
五、生意資產
產業、工具、存貨是資產,借貸及應付款是負債。
建立這樣的檔案可以隨時統計家庭財務的淨值,一般來說每半年或一年必須結算一次,因為這樣的統計可以告訴你,萬一有需要時,你可能籌集到多少資金,這對增強投資理念,加強今後資產管理,挖掘盤活家庭資產有所幫助。並可以資產淨值來製定家庭計劃,為自己設定淨值的增長目標,如計劃每年增長多少等。還可以修正各類保險,淨值越多,所需要的壽險、意外險保障的絕對金額相應加大,相對比例就可以減少一些。
根據這個思路,有人總結出經驗:家庭應常備“三個”賬本:家庭理財記賬本、家庭貴重物品發票檔案本、家庭金融資產檔案本。
理財記賬本可采用收入、支出、結存的“三欄式”,方法上可將收、支發生額以流水賬的形式逐筆記載,月末結算,年度總結。同時,按家庭經濟收入(如工資收入、經營收入、借入款等)、費用支出項目設立明細分類賬,並根據發生額進行記錄,月末小結,年度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