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5)(2 / 2)

“親一個,送入洞房!”

眾人嘻嘻哈哈鼓掌打鬧祝賀,然後散了向大街上走去各辦各的事。

麻凡親了一下雅蘭,抱著她又在原地旋圈。雅蘭羞紅了臉,又氣又急,一把扭著他的耳朵。

“哎喲,輕點,輕點……你,你安心把我的耳朵扭脫嗦。”麻凡放下雅蘭,摸著耳朵。接著又突然大聲說道:“雅蘭,你看,你看,你手腳恁重,把耳朵都給我扭脫了。”

雅蘭一跺腳,又伸出了手朝他的耳朵伸去,麻凡一看,扯抻腳杆就跑。

“拜拜,拜拜……”麻凡跑了好遠,還在一邊跑一邊回頭看她是否追了上來。他跑得太急,又沒注意馬路上人多,便一頭撞在了擔著兩籃子菜去鎮上賣的牤大嫂身上。

“你,你撞死呀。”麻凡還沒回過頭來,那牤大嫂就罵開了。

麻凡一退,衣裳角角又被菜籃子上的篾條夾住了,扯都扯不脫。他一用力,還差點把人家扯了一個大撲爬。

於是,就有了故事開頭的那一幕。

等到牤大嫂他們走得沒有了人影,麻凡才回過火來。他拿出手機一看,又耽擱了不少時間,就急急忙忙朝鎮上走去。

來到場口上,起串串,打浪浪的,絡繹不絕的人群就把大街封死了。麻凡隨著漲潮般的人群,一點一點往大街上擠著。

才擠了沒兩分鍾,麻凡就覺得渾身上下冒起大汗來了。一個小小的雙鳳鎮,也不曉得哪裏冒出來的那麼多的人,抬眼望去,東西大街,南北大道,橫豎幾裏長的地方,全是看不到的人海。

十幾年前,這裏還是泥巴牆土瓦房,下雨天大街上到處是水氹氹,爛泥巴羹羹,現在好了,東西南北四大街都修起了高樓大廈。上一個世紀八十年代,農村改革開放,農民整富裕了,包兒脹起來了,都想把自己的土牆瓦房改成磚房子。縣政府區政府就借這個機會賣農轉非戶口,讓那些有錢的人買了戶口到大街上修房子,據說那一套還是一個老縣長到深圳考察學到的經驗。不過,老縣長這樣一搞,沒好久就丟掉了烏紗帽。不管咋說,還是沒擋住大家到街上買房子修房子。原來的老房子,影子都沒有了。

四川這個地方,每到初夏,隻要連晴兩天,一到上午七八點鍾就開始發熱。一到晌午,太陽更是像燒紅了的鐵砣砣掛到腦殼上,烤得人火辣辣的難受。

所以,大家趕場一般都在天不見亮,太陽出來以前就到了大街上。到太陽出來時,事情差不多都辦好了。大家就找了茶館酒店,乘涼擺龍門陣去了。近幾年,養成了習慣的老百姓還是喜歡趕早場,除非家裏有特別急的事情,大家決不會辦了事情就回家。就是再熱的天氣,再大的太陽,不到下午兩三點鍾,大家還是不會散場。盡管大街上像蒸籠,大家還是要擠熱鬧看抹和,不肯回家。尤其是圖便宜,揀相因,都是在散場的那一段時間。因此,大家不管時間早晏了,反正肚皮餓了大街上有吃的。

擠上大街,那就更熱鬧了。街道兩邊的攤攤點點多如牛毛,數都數不過來。成衣攤,布匹攤,百貨攤,五金雜貨攤,針頭麻線童衣攤,農資產品幹貨土貨鐵器攤,一個挨一個,一串連一串。把東西大街,南北大道近兩公裏的街道全都擺滿了。其中商場商店還不上算。東西多,人更多,再加上那些討價還價的人,一站就是老半天。如潮湧浪推的人流勁仗再大,也隻能一點一點地往前擠。再加上四鄰八鄉來的人,一進大街就形成兩股對流的人潮,那人擠人,人抬人的場麵,就從來沒有人能形容得出來。

都說現在是產能過剩,城裏賣不掉的家電家具,服裝食品,在這裏已是司空見慣不稀奇了。凡是城裏有的這裏都應有盡有,城裏沒有的,尤其是土特產和時鮮的天然瓜果蔬菜,這裏更是紮斷了街巷,積壓成山……

麻凡很少趕場,打從讀書一起,就基本上與趕場無緣。尤其是進城念高中上大學以後,就根本沒有看到過這種場麵。所以說,他這一回趕場看熱鬧,的的確確是生平第一回。自考上公務員,進城當了幹部,但從來沒有時間去趕場,尤其是像今天這樣有時間輕鬆的趕場。

來到大街上,一看那人山人海的場麵,他心裏就有些發毛了,全身都冒汗了。不過,他這個人偏生一副強脾氣,一看大家都擠得全身發火,汗流浹背,他就更是橫了心要趕完這趟場。

你看他,全身被汗水打濕完了,他也像鄉下人那樣,解開紐扣,敞開胸懷,同大家擠在一起。進山問禁,入鄉隨俗,不同的是,他沒有熟人,和別個打不成招呼,沒有龍門陣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