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3章 店內布局要合理(3 / 3)

③特殊商品。一些商品隻在一年中某一特定的時期流行,如有的商品是季節性的;雪鏟和靴子,顧客隻在冬天購買;棒球設備和養花工具則是春天和夏天才有人購買。另外還有一些商品與假日和特定的事件相聯係。每年10月,千百萬件萬聖節服裝和麵具被人搶購。鮮花常年以一個相當穩定的頻率銷售,但在2月的情人節和5月的母親節期間,鮮花的銷售量會達到最高。夏末和秋天通常是人們購買下一學年用品和衣服的時間。

④便利商品。便利商品是人們經常購買的一些商品,這些商品包括小的廉價物品,如報紙、阿司匹林、雜誌和方便食品。便利商品一般由各種零售店——包括雜貨店、加油站和便利商店經營。

(3)商品品項的設計。通過對商品分類的了解,店鋪經營者可以確定每類商品所占店鋪商品比例,下一步你就該確定商品的品種了。確定商品品項即決定販賣哪些商品,這些商品的單品數量。這就必須依據幾個原則:

①滿足顧客需要原則。顧客的需要往往是多樣化和個性化的。也許開始時他們還會每一種商品都試一下,但一旦選定了其中一項,對於其他品項就不會再購買。所以,在確定商品品項時,一定要廣泛調查,了解顧客的需求,這樣才能保證銷售額。

②有效利用空間原則。在進行商品品項設計時,考慮顧客需要是一個原則,但也不能完全死板地執行。有些商品多數人喜歡,而有些商品隻有少數人喜歡。我們完全按顧客喜好決定商品。因為在決定商品品項時還必須考慮空間位置的利用,不要留有太多的休閑空間,浪費空間資源。對於零售商而言,賣場的空間可謂一尺空間一尺金,每一平方的麵積都承擔有一定的成本費用。如果不讓這些空間得以充分使用,就勢必會影響店鋪的營業額。

③由銷售狀況決定陳列量。盡量考慮商品的等級,但並不意味著不同等級的商品也要求相同的陳列量或訂貨量,而是依照其銷售狀況來定,銷售的多滯銷的少,反之亦然。

④考慮流行性和季節性。就拿服裝來說就有春夏秋冬。

⑤商品等級。店鋪出售的商品不是單單給某一個人或一群人,而是眾多有差異的消費者,他們的消費習慣、品位和經濟條件等都不一樣,就如有錢人到茶樓喝茶,沒錢的買茶回家自己弄一樣,所以,商品品項要麵向全體顧客,既要有高檔產品,也要有中、低檔產品,讓每一類型的顧客進店都可選擇到適合自己消費的商品。

(4)商品擺放原則。了解了以上知識後,剩下的工作就是確定商品的擺放了。商品的擺放是一門藝術性很強的工作,其好與壞將直接影響銷售。擺放商品時主要應遵循下列原則:

①突出主力商品,帶動輔助商品。關於“主力商品”與“輔助商品”前麵已介紹過。根據主力商品與輔助商品所具特性的不同,擺放方法就應不同。

一般說來,由於主力商品是顧客來店購買的目標商品,所以必須擺在賣場入口或者店頭前,好讓顧客知道本店確有銷售其所需求的商品。因為,要使顧客人店購物,首先必須把顧客吸引到店門口,顧客要是連你的門都不入,你怎麼能讓他購物。

顧客上門之後,大都前往主力商品,此時行經之路即為主通道,也就是顧客購物時的行走路線。如果沿線連續擺設主力商品,顧客就會順著主通道而行,乃至於一路走到店內深處,這樣,回程時,顧客就必定會選擇另一條道,即輔助商品通道,這麼一來就能誘導來客充分光顧店內商品。

基於此,所以,在進行商品擺放時,首先應著力推出主力商品,利用主力商品引起顧客興趣,然後再帶動輔助商品的銷售。這樣,在設計時,輔助商品賣場最好應配置於顧客購買主力商品之後的回程通道上。當然,輔助商品也盡量要讓眾多來店顧客都能看到,譬如擺在收銀賬台周遭或者附近,這一點也就成為輔助商品賣場配置的基本原則。

主力商品和輔助商品配置設計要點主要有:

A。主力商品設置應從整個賣場入口或者從店門口開始布置起。

B。主力商品應該麵臨主通道。

C。主力商品賣場必須連成一氣勿間斷,最好能夠一路通到店內深處。

D。輔助商品賣場應配置於副通道(回程通道=通往收銀賬台之路)的沿途上。

E。輔助商品賣場應盡量位於眾多顧客看得見的地方。

②計劃性購買與衝動性購買。一般而言,商品可以依據下列四項指標加以區分:

A。主力商品或輔助商品;

B。購買頻率高低;

C。計劃性購買,或者衝動性購買;

D。銷售數量、銷售業績以及利潤所得比較高或比較低。

上述區分主要是按照店內“大分類→中分類→品種”的順序來進行。計劃性購買與衝動性購買是店內商品區分的一種形式,對銷售額有很大影響。

在以銷售食品為主的超級市場裏,一般很難區分“計劃性購買或衝動性購買”。不過,像春節、端午、中秋、聖誕、歲末期間所販賣的禮品、用品之類,可以說是計劃性購買強烈的類型商品。除此之外,根據特殊節慶設置的一些商品也是屬於計劃性購買強的商品。據此,店鋪布局應時常變化。

衝動性購買是一種沒有預定目標的,一時興起的購買。店鋪的收銀台前,顧客經常要等候結賬,這種場合最有可能促成衝動性購買,因此,可以將衝動性購買傾向強烈的商品,擺在收銀台前或者周遭附近吸引顧客購買。

③遵從顧客購買習慣。在進行商品擺放時,還應考慮顧客平時的購買習慣,以及商品本身對顧客的吸引力。以經營主副食品為主的店,顧客到其店購物的順序通常是:蔬果一魚肉一冷凍食品一調味品一糖果餅幹、飲料、速食品、嗜好品一麵包一日用品。另有調查說,新鮮蔬果如能放在進口處,則其營業額較高,日配品中的牛奶與果汁,由於購買頻率高,所以多數店鋪已逐漸將該類商品往通道前端移動。另外,在商品擺放時還要注意商品的關聯性,這樣有利於顧客的關聯購買。關聯性強的商品最好擺放在通道兩側,而不應陳列在貨架兩端。

店內聲音和氣味將強烈影響店內布局效果,故也是店內布局設計中應注意的兩個方麵。

(一)聲音

優美的音樂會讓我們流連忘返、心情舒暢,嘈雜的聲音會讓我們心煩意亂,快節奏的音樂會加快我們的動作,相反,慢節奏的音樂則會減緩我們的動作。聲音對我們的影響如此之大,我們能不能用它來創造財富呢?答案是肯定的。懂生意的人都會很好的來利用它。一般說來,對聲音的控製主要有兩點:

1.避免各種噪音幹擾

每個店鋪都會產生噪音,這種噪音的來源可能是店內的也可能是店外的。據有關研究表明,人在聲強50分貝以下可以工作得很好,但如果超過這一強度則會影響人的情緒造成疲勞,這樣既不利於顧客購物也不利於營業人員提供高質量的服務。例如走在硬地板上的高跟鞋聲,空調機的轟鳴聲,店外馬路上建築工地的噪聲以及隔壁傳來的其他雜音都是不良噪音,它們會中斷顧客的購買思維,造成顧客的厭煩情緒,從而使顧客提前離店,減少顧客的消費量。所以,必須有效控製這些噪音。

2.利用音樂

不同的音樂會給人以不同的感受,選擇合適的音樂,將極大的促進銷售量。好的音樂對店鋪銷售額可以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氣味

氣味,也是店鋪內部環境感官效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店鋪中的氣味大多與商品相關,特別是在專營商店中更為突出。氣味正常,往往會吸引顧客購買這些商品。利用各種誘人的香味來吸引顧客,常常能起到出乎意料的作用。例如在香港的一些百貨商店裏,經營者常常把一些糖果糕點等食品的氣味通過空調的排氣管排出以吸引顧客購買。

有的時候,顧客還會從店鋪中散的氣味來判斷其商品的質量狀況。比如在水果店中,水果的清香氣味,可使顧客認定水果是新鮮的;如果散發出“黴味”就說明水果不新鮮或已開始黴爛變質。總之,與商品相協調的氣味可以增進人們的愉快心情,促進顧客的購買。

不過氣味同聲音一樣有正麵影響也有負麵影響。店鋪經營中,化妝品的香味,蛋糕食品的香味,糖果、巧克力的誘人味道都能對顧客產生積極的影響。但是,如果不夠注意,店鋪中也會產生各種不良的氣味,這種不良氣味包括有黴味的地毯,吸紙煙的煙味,強烈的染料味,殘留的尚未完全熄滅的燃燒物的氣味,汽油、油漆和保管不善的清潔用品的氣味,洗手間的氣味等,這些味道不僅刺鼻,影響顧客購買率,而且有些氣味會對顧客造成一定程度的傷害。所以要盡量消除,對策主要有:

(1)設計一個良好的通風係統;

(2)對空氣過濾,定期釋放一些芳香氣味;

(3)經常檢查商品,以防黴爛和變質;

(4)防止商品相互串味。必須注意不同氣味類型的商品要隔離布置,避免相互影響。如化妝品櫃台應與食品櫃台隔離,茶葉櫃台應與香皂、洗衣粉等日用品隔離等等。

(5)注意有意釋放的氣味的濃度要與顧客的嗅覺限度相適應;

(6)新開張或店內某部分剛進行過裝修的店鋪,有很大的異味,但在短時間內又無法消除時,商店應以張貼在店內的說明或告示牌的形式向顧客說明情況並表示歉意。顧客看到這個之後,心理上會覺得受到尊重而愉快,從而淡化氣味的不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