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3章 店內布局要合理(2 / 3)

④輔助器具。這些器具雖然和銷售無直接關係,卻和銷售息息相關。包括消防設備、空調設備、電腦、電梯、升降機、電話、布告板(用來發布信息)、搬運車等。

以上所有設備和用具,都具有方便顧客購買、促進銷售,店鋪經營活動正常進行的功能。每個店鋪可以根據自己店鋪的大小、種類自由選擇。

(2)主要設備和用具的種類。作為第一類的櫥窗櫃、櫥櫃、陳列台、展示台、櫃台、掛具等陳列設備用具,是店鋪最主要的銷售設施。正確使用這些設備用具,不僅可以增加商品的吸引力,而且有助於銷售,提高效率和管理。

①櫥窗櫃。櫥窗櫃是許多店鋪的重要設備之一,它的作用主要是用以展示商品、宣傳店鋪,通過展示宣傳從而吸引顧客,增進其購買欲望,對於店鋪的營業額有相當大的影響。櫥窗櫃有多種樣式,最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A。普通型。特點是低腰,適合於各種商品陳列;

B。空中型。特點是高腰,便於觀看,適合展示小型商品(如首飾、化妝品),以及在西餐廳展示糕點;

C。高桌型。類似空中型,但比空中型更具量感,適合陳列昂貴金飾、手表等高價商品;

D。獨立型——移動型。便於移動,適合作不固定的商品展銷。

②櫥櫃可分為以下幾種:

A。標準型。其規格為高度90厘米,寬度45厘米~60厘米,長度90厘米~180厘米。

B。高長型。其一般規格為高度160厘米~190厘米,寬度45厘米~60厘米,長度180厘米,是較理想的展示設備之一。

C。低矮型。一般用來展示進口香水、皮包、皮帶、金銀飾品等貴重商品。

D。櫃台型。常見的樣式是高度80厘米,寬度40厘米~60厘米,長度90厘米~180厘米。

E。壁麵型。它搭設在牆壁上,用板架作為格狀,可以很好的區分商品的種類,具有一目了然的效果。

③陳列台、展示台和櫃台。陳列台是用來擺放特價商品或打折商品,它一般放在店鋪的入口或顯眼的地方,用來吸引顧客。常用的類型有箱型陳列台、吊船型陳列台、階梯型陳列台。展示台一般用來展示較大的商品,高度都較低,如陳列服裝模特兒、家具、大型電器等。

(3)設備和用具的擺放。雖然店鋪整體上都屬於販賣空間,但不一定每一部分都用來銷售。所以,對於店內設備和用具的擺放一定要謹慎行之。

對於中小型店鋪而言,其設備和用具擺放一般遵循下列規則。店頭部分的作用是向顧客展示商品並引導他們進入店內,展覽的主要部分都集中在這裏,因而宜在此設置櫥窗等展示設備;店中部分是顧客實際選購商品的地方,也是買賣的場所,可安置各種陳列架、展示台、櫥櫃、服裝模特兒、人像等設備;店後部分則主要是提供服務的場所,可設更衣室、儲存室等。

另外,在實際擺放過程中,還應研究顧客的購物流動路線和售貨員的移動路線。原則上,顧客的流動路線越長越好,而售貨員的移動距離則越短越好。顧客的流動路線拉長,顧客與商品接觸的時間也就拉長了,有利於販賣;售貨員的移動距離縮短,可以提高效率。在用具擺放中,可以將收款台擺在售貨區的中央位置,這樣,無論顧客在哪一部分購物,離收款台的距離都不會太遠。但如果你的營業麵積較大,則可以將收款台置於出口處。這樣就可以讓顧客多停留多購物,將收款台置於通道末端的,可以在通道兩邊展示各種商品。這樣,顧客沿著通道去付錢時,可以看到展示的商品,從而多買幾樣。

還應注意的一點是,在店鋪設備與用具的擺放密度上要適宜,擺放過密會令人有窒息的感覺,太多的商品展示會使人產生廉價的錯覺;相反,密度過小,商品展示太少,又會造成拒人於千裏之外、銷售不良的感覺。而且,空間密度也不是平均地分配在店鋪之中,有的地方可以集中一些。有的地方可以分散一些,這樣,整個銷售場所才會錯落有致、活潑多變。這如同中國書法和水墨畫的“布白”運用一樣,是藝術性的顯示。

店鋪設備和用具的應用和擺放,應根據店鋪經營品種的需要,合理選擇,不應局限於某一種格局。隻要其選擇能給店鋪最大利潤的,都是好的。

4.店內商品的基本布局和擺放

(1)商品布局表。商品布局在店鋪內部布局中至關重要。但是要想設計一個好的商品布局則是很難。那麼,如何設置一個好的商品布局呢?那就得借助商品布局表來進行。

商品布局表是商品布局的遠景藍圖。對於還未開張的店鋪來說,商品布局表的製作始於市場調查、終於賣場銷售效果調查。其步驟如下:

①通過消費者需求調查根據消費需求決定商品類型、賣場麵積和賣場形狀。

②對決定要賣的商品進行分類,並把商店賣場麵積合理分配給各商品群,使每一類商品都在賣場中占有一定的麵積比較。

③根據商品的關聯性、需求特征、能見度等因素決定每一類商品的平麵位置,製作商品平麵配置圖。

④根據商品的平麵配置圖決定各種設備的選擇和布置。需注意陳列設備的數量及規格的決定應參照商品品項資料。

⑤決定經營品項,了解各種商品品項資料,包括價格、規格、尺寸、成分、需求程度、毛利、周轉、包裝材料、顏色等。

⑥用商品布局表詳細列出每一個商品品項的空間位置,有一個貨架,有一個櫃台就應有一張商品布局表。如賣場有陳列設備20台,就應有20張商品配置表。

商品配置表製作好後,就可按照其配置表安放商品,安放商品時,應嚴格按配置表執行。在執行過程中,出現下列情況時,就需要對布局表進行修正。

①通過賣場觀察以及銷售資料對比分析,發現有些大類的商品布局及有些商品的空間位置明顯不利於銷售時。

②季節、時令、促銷等因素會使顧客對商品布局產生特殊要求,所以,當這些因素變化時,店鋪應考慮改變店鋪商品布局,從而讓消費者有不同的感受。

③及時用現有商品或新商品填補,因商品淘汰、缺貨等情況導致的空缺貨位。

④新商品的導入以及暢銷品的品種的變動或商店在商品布局上形成了新的思路和方式時,必須考慮舊布局的更新。

(2)商品的分類。商品的布局,應根據商品的分類來進行。店鋪中經營的眾多商品,可以從不同角度加以組合,可以有多種劃分方法,這裏主要介紹兩種。

第一種是根據各種商品群在賣場銷售業績中所起到的不同作用將商品分為:主力商品、輔助性商品、附屬性商品和刺激性商品。

①主力商品。主力商品是指店鋪經營的重點商品,它在商品結構中約占20%~30%的比例,但創造了整個賣場80%左右的銷售業績。主力商品除了購買頻率高,從而產生的銷售額較大這個基本特征外,還有兩個鮮明的特點:一是季節性。某些商品在不同季節存在巨大的銷售額差異,這在商界比較普遍。正是由於主力商品有著明顯的季節性特征,所以店鋪的主力商品一般不是一成不變的;二是差異性,店鋪主力商品通常是最能體現本企業的經營特和個性化的商品,與競爭店同類商品相比,比較容易被顧客選擇購買,這種差異性既可以是商品低價格的成本差異,更可以是商品“名、優、新、特”的微妙差異。

②輔助性商品。輔助性商品是主力商品的補充商品,常與主力商品有較強的關聯性,多為常備日用品。它可以襯托主力商品的銷售,同時,輔助性商品的存在可以使賣場商品顯得豐富。與主力商品相比,其季節性和差異性特征相對較弱。

③附屬性商品。附屬性商品是輔助性商品的補充商品。主要是為了滿足顧客的多樣化需求。其基本特征是:購買頻率和購買比重較低,與主力商品較少關聯性,附屬性商品通常是顧客在店內臨時做出購買決定的商品。

④刺激性商品。刺激性商品主要是指一些品目不多,但能推動店鋪整體銷售效果的商品,如一些具有光明前景的新開發商品,精心挑選的用於短期促銷、容易引起顧客衝動性購買的商品。它們通常以主題促銷方式陳列在賣場進口端頭貨架,帶動整個賣場銷售。

第二種劃分方法是根據顧客對商品的一般評價將商品分為四大類:常用商品、時尚商品、特殊商品和便利商品。

①常用商品。常用商品是被顧客評價為生活必需品的一些商品,它會不斷地被消費者所需要。廚房裏用到的許多食品屬於這一類;牛奶、糖、麵粉和麵包是大多數消費者常用的商品;因居住地和家庭組成的不同,常用商品還可能包括嬰兒食品、花生醬、雞蛋或大米;在家裏的其他地方也可以發現常用商品:觀察一下你的衣櫥會發現牛仔褲和運動鞋也是常用商品,其他壁櫥還存放有清潔用品和毯子,個人衛生用品包括香皂、洗發香波和牙膏等,他們都是常用商品。

常用商品是人們生活必不可少的,故其購買速率較穩定,有利於店鋪的存貨管理。

②時尚商品。時尚是在某一特定時間內流行的風格。雖然時尚通常與女性服裝聯係在一起,但實際上他的影響力遠大於此。大多數商品——包括你使用的器皿、居住的房子以及駕駛的汽車——都受時尚的影響。

時尚商品是最難經營的因為時尚是不斷變化的。希望與眾不同的個人創造了新的時尚。當一種時尚逐漸變得流行時,被這一時尚吸引的或想與此相適應的人們會追隨這一時尚。這又導致個人創造新的時尚,新的時尚周期又從此開始。所以,店鋪經營者在選擇時尚商品時必須了解時尚周期。他們應該銷售正在流行的時尚商品,並準備在這種款式不再流行時降低價格。如果你銷售的時尚商品都是過時了的,那麼你肯定會賠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