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必皇後過世後,舉國悲哀。聖上下旨:舉國齋戒一日,緬懷皇後的恩德!
延春宮中的女人收起錦衣、斂起華食,素衣素袍,素麵素食,人人一卷經書,度皇後天國安樂。
忽必烈停朝三日,閉關獨守坤德宮。
三天後,忽必烈滿麵傷痛,走出坤德宮,回到大明殿。太多的政事等著他,爭霸世界的雄心還未竟,他得把哀悼沉澱於心底,把他倆共同的宏願付諸實施。
剛回大明殿,就有侍衛彙報:“皇上,安南國使者覲見!”
忽必烈端坐於龍椅之上,應承道:“召他進來。”
侍衛出去後不久,身穿異域服裝的安南國使者就被帶了進來。
安南國使者俯身行禮:“安南國國使奉安南國國王之命麵見皇上。”
詳細地詢問了安南國的現狀後,忽必烈最後問:“國王派你前來有何要事?”
安南國使者的口氣恭恭敬敬:“國王身體有恙,難以勝任每月一次的朝拜,懇請皇上批準。”
忽必烈龍顏不悅:“你家國王事事推諉,一會要求減免賦稅,一會要求減少兵役人口,現在連朝拜都不想來了,莫非他想犯上?”
安南國使者的口氣仍然恭恭敬敬:“皇上息怒!我國國王確有難處,還望皇上體諒。”
忽必烈一臉嚴肅地回斥:“人人都有難處,偏偏你國就難上加難?你回去告訴安南國王:他不用朝拜也不用納稅服役了,等著我元朝大軍武力侍候吧!”
說罷,他高喊一聲:“退朝”,就怒氣衝衝地甩袖離去。
一連數日,忽必烈忙於政事,疲憊的身體愈加虛弱。江公公心急如焚,吩咐禦膳房為皇上燉了各種營養湯汁,偏偏湯都擱置到冰涼了,皇上還不動口。
這日,江公公又端來暖融融的一碗雞汁參湯,輕聲細語地勸慰著:“皇上,先喝了這湯吧!龍體要緊。”
忽必烈正瀏覽手頭的一幅羊皮地圖,不耐煩地推開湯碗:“朕正忙著,別打攪!”
江公公不敢再言,垂首站立了一會,發現皇上仍然頭也不抬地研究地圖,提醒道:“皇上,快喝口湯吧!都快涼了!”
忽必烈抬頭盯一眼江公公:“小恒子,你怎麼變得這麼囉嗦?”
江公公訕訕地笑著:“皇上,奴才不多囉嗦兩句,您聽不到啊!”
忽必烈嗔怪地笑著:“你不怕囉嗦多了,朕煩死你!”
江公公歎息著搖頭:“隻要皇上龍體安康,小恒子寧願被皇上嫌棄!”
忽必烈深深地歎了一口氣:“小恒子,這些日子以來,朕真的很累啊!皇後的離世猶如抽走了朕的靈魂。東征大軍至今沒有消息,安南那邊鬧騰不休,高麗不時討糧討銀,歐洲的屬國蠢蠢欲動,朕真的很累啊!”
“皇上,家大業大了,孩子們喜歡鬧騰很正常!一切還不是看家長的臉色?皇上聖旨一下,還怕他們不聽話?”
“到底是奴才,哪裏懂得治國的要領?國與家的區別可大了,家裏人都是血脈相連的骨肉,親情是維係的紐帶。國就不一樣了,尤其大元帝國,幅員遼闊,各個種族、各個血統,個個都想做老大,人人都不安分守己,治理起來能不累嗎?光安撫不行,光武力也不行,打打揉揉,揉揉再打打,朕讀完《孫子兵法》後,還讀了《孟子》、《孔子》等諸子百書,才悟出基本的道理。現在,形勢時時變化,朕很擔憂!”
“皇上,老話道,兒孫自有兒孫福。國家這麼大,事情那麼多,日夜不睡覺心都操不完。”
“說得也是!還是順其自然吧!”
忽必烈收拾起地圖,撿起一把寶劍,比劃兩下:“今天天氣不錯,找個地方練劍去!”
江公公自告奮勇:“奴才知道一個地方,環境好,又有人作陪!”
“有人作陪?”
“是啊,有人也在練劍啊!”
“哪裏?何人?”
“皇上隻管跟奴才走就是!”
江公公說走就走,樂顛樂顛地帶路。忽必烈邊走邊比劃,陽光投射到劍刃上,寒光閃閃。
穿過大明殿,進入禦道。樹木參差,花兒含露,蟲兒、蝶兒振翅飛舞。
江公公身子一拐,帶忽必烈進入了延春宮。
“去後宮?”忽必烈詫異地看著江公公,“後宮裏舞刀弄劍的隻有察必,可是斯人已逝,你要朕心痛嗎?”
“奴才不敢!皇上,相信我,跟著走就是了。”
他麵含慈愛,目光裏全是笑意。
忽必烈點點頭,步子跟著他的,手中劍靈活揮舞,劍式不斷翻新。
須臾,一片林子出現。鬆樹遒勁有力,杉樹矗立雲霄,翠竹雋秀挺拔,綠草恣意叢生,夏花婀娜多姿,濃濃淡淡地流芳四周。
“嫻雅苑!”忽必烈駐足收劍,一臉訝然。
“皇上,請沿著竹林往前走!”
忽必烈行至竹林,碧綠光滑的青竹一溜一溜順延著,一眼不見底。他執劍而行,林地鬆軟綿厚,腳下微微作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