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訓案例

圍繞“錢”的問題

最近,某學校有了新規定:多交3000元的學生,就可以在有空調的教室裏上課;多交4000元可以上“好班”,否則就上普通班……

有不少老師主動拉學生到家中補課,在這類教師中,有的完全衝著經濟利益而來,學生補課人數多多益善,更有甚之,如果叫到的學生不來,便以各種方式對學生進行刁難。學生來後也是做做習題,然後簡單解答完事,或是把將要考試的題目讓學生先做並解答之。這樣,考試之後學生及家長就能看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2010年,海南文昌市某中學的校長收了2500元錢,就與傳媒公司達成協議,把100名學生緊急召集起來,拉出去在齊腰深的海水中當群眾演員,參與電視劇拍攝。後來導致10名學生被巨浪卷走,造成2人失蹤、1人身亡的悲劇。

專家解析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學校的“新規”可能有自己的考慮和無奈:經費不足,不能在所有的教室都安裝空調;優秀的師資不足,不能滿足家長和學生的需求。但是,交錢就可以享受好的待遇,在同一所學校裏顯然加大了貧富差距帶來的教育不公平。這問題由來已久,學校缺少依法治校的意識和莊嚴的校規校紀。

教育要有大視野和大氣度。學校校長和老師的言行舉止要注重場合,不要隨心所欲。處事要沉穩,思慮要縝密,凡事想得周到,不感情用事,行為要得體。說話做事要慎重,應當沉著而有分寸,思前想後,對自己的言行負責。待人處事不隨心所欲,三思而後行。所作所為既不違背政策法規,又不脫離現實,才可能把好事做好,把實事辦實。這樣,教育才能讓人放心,令人信賴。

老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同樣,老師也是生活在現實社會中的活生生的人。

老師有生活的壓力,老師需要掙更多的錢來改善生活。但是,老師為人處事應當考慮周到,盡可能顧及方方麵麵;一言一行應當經過深思熟慮;在考慮周全的基礎上做出判斷和決定。教育者的一舉一動常會帶來很大的社會影響,要樹立責任心,在全社會及孩子們麵前做好表率。要有教育良知,有理想、有誌向、有抱負,在實現一個個目標的過程中體驗到成功教育的快樂。要有自我反省的意識,要讓自己的言行彰顯誠懇的用心,保持無愧的良心,成為光明磊落的人。

教育誤區

1.出爾反爾。承諾的不能兌現,說一套,做一套,丟失誠信、磊落的品格。

2.金錢至上。經濟利益第一,本末倒置,缺乏道德修養和抗拒誘惑的能力。

3.草率行事。缺少涵養,不懂得采取恰當的方法解決問題,害人害己。

4.言不由衷。態度不真誠,虛情假意;或自我炫耀,給自己“爭麵子”。

成長故事

《新聞播報》創造了靈動課堂

初三的思想品德課堂,師生問好完畢,兩位女生手持報紙,麵帶微笑走向講台,她們說:“今天我們重點進行評論的內容是《重慶打黑》。講台下學生鴉雀無聲,全神貫注地聽著她們播報經過精心提煉過的簡潔明確的新聞內容。播報完畢,她們抬起頭說:“我們認為從這則新聞中可以看出:我國人口素質還不高,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上部分人利欲熏心,法製觀念淡薄,必將受到法律的製裁;公安局長為黑勢力甘當保護傘說明其未依法行政,與依法治國相違,破壞了黨和國家的形象,產生了惡劣的社會影響;不法分子最終受到法律的製裁,說明了真正的公平需要正義的製度來保障,懲惡揚善才能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她們的評論博得同學們熱烈的掌聲。

《新聞播報》作為品德教學的載體,第一步,用1~2周時間讓學生學習如何選擇新聞;第二步,再用1周時間讓學生學會分析新聞。

最初,學生需要在老師的點撥下才能夠完成新聞與課本知識的聯係。後來,他們主動運用心理、道德、法律、國情的相關知識分析新聞,漸漸有了自己的見解,創造性的語言常常令人刮目相看。《新聞播報》引導學生重視、關注、觀察、感受、體驗、反思、提高,成為自己生活的觀察者、反思者、體驗者和創造者。在師生對話交流溝通中,從真情交融進入心智交融,形成教與學相互推進,從而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這樣的課堂是靈動的,學習是美麗的,活動是有價值的。

相關鏈接《韓非子·解老》:眾人之輕棄道理而易妄舉動者,不知其禍福之深大而道闊遠若是也。

輕:輕率;妄:任意。指不經慎重考慮,輕率地采取狂妄的行動,隨心所欲,草率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