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重男輕女(1 / 1)

教訓案例

“逃亡”的女孩

一位高二的女生姐弟四個,三女一男,由於家裏重男輕女,父親十分寵慣14歲的弟弟。這次,有個同學說看見弟弟帶女孩在旅館包房間,姐姐好意說了他幾句,弟弟不高興,罵姐姐是“多管閑事”,兩人吵了起來。沒想到爸爸不問青紅皂白,走上來就打了姐姐一記耳光,罵她不給弟弟麵子。母親不但不製止,反而幫著父親講話,罵女兒“活該”。女兒氣得不行,就和父母大吵起來,更沒想到爸爸竟用力掐女兒的脖子,還說:

“叫你喊,叫你凶,掐死你!”

“看見爸媽這樣對待我,我氣得用頭撞牆,用手拉自己頭發。我哭到半夜,可他們根本不理我。我真失望,我是女孩子,爸媽不喜歡我。氣得我半夜裏坐火車到省城來找嬸嬸避難,在這裏打工,不上學了。”滿臉憔悴的女生邊哭邊說……

專家解析

“重男輕女”是一種“男尊女卑”、男女不平等的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重視男性的權利,而把女性定位為男性的附屬,並限製她們的發展。但另一方麵,女性也被視為較為弱小,因此要負的責任比男性少,常伴隨著性別分工的觀念。

有些“重男輕女”觀念較深的家庭,不顧子女的意願,要女兒輟學勞動賺錢供她們的兄弟讀書。平時也會對兒子和女兒有不同待遇,把兒子視為“寶貝”,偏愛嬌慣,猶如“小皇帝”;女兒則被視為“多餘的負擔”“奴仆”,常常把矛盾轉嫁到女兒身上,挨打受罵,極易產生疏遠、記恨和對立的情緒狀態,這是非常愚昧的做法。

一些家庭對兒子或放蕩不羈或嚴厲苛求,男性被重視的同時也常意味著要負較重的責任。家庭中普遍存在著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和子女的逆反心理嚴重對立的局麵。由於“重男輕女”老觀念造成的親子關係的惡化,一葉障目,一誤再誤,給子女脆弱的心靈造成巨大傷害。

教育誤區

1.認為“女孩總歸要嫁人,也沒什麼大出息,讓她自己管自己,隨她的便”。

2.認為“女孩事情多,學習後勁不大,培養也是白花錢,大人不必多費勁”。

3.認為“女孩感情脆弱,管多了要出問題,讓她自由自在,不要任何約束”。

4.認為“男孩再差,也是傳宗接代的,“順風順水”,比女孩珍貴得多”。

成長故事

輕鬆快樂的女兒

女兒慢慢長大了。麵對13歲女兒的身體發育,爸媽都沒有為此感到驚慌和異樣。

當女兒的胸部開始突起時,媽媽對女兒說:“像媽媽一樣,你應該穿胸衣了。”爸爸也在旁邊慈祥地附和道:“星期天,讓媽媽帶你去商場買兩個。”

在這樣的環境中,女兒沒有因為自己的身體發育而感到難堪,更沒有因為自己是女孩而感到後悔。相反,每次遇到來月經不舒服的時候,就說:“媽媽,我“倒黴”

來了!”媽媽說:“傻孩子,不來月經才“倒黴”呢,就要看醫生了!”而爸爸恰好約她去打羽毛球,她會坦然地對爸爸說:“對不起,爸爸,我今天來“例假”了,不舒服,不能陪你去打球了。”

這時,爸爸仍舊不忘關愛女兒:“以後再去!記得不要吃太涼的東西!”

相關鏈接為什麼從中小學到大學普遍出現男性落後於女性的現象?為什麼厭學、網癮、暴力等行為總是男孩的比例居高不下?為什麼中國2006~2008年5萬國家獎學金獲獎者中女性人數是男性的2倍?為什麼在中國工讀學校中,男生是女生的7.3倍?因為男孩的發育顯著遲緩於同齡女生,5歲男孩的大腦語言區發育水平隻能達到3歲半女孩的水平。在整個小學階段,男孩的生理和心理發展水平落後於女孩;而且男性具有容易衝動、控製力較低的特點。

由於學校和家庭長期忽視“因性施教”,已經在某種程度上造成男孩成長危機。主要原因在於教育和流行文化走入誤區。其中,以升學考試為中心的應試教育傾向,是男孩成長危機中最為凶猛的“殺手”,因此加重了所有危機對男孩的傷害。

作為父母的目標之一,就是要把兒子從不成熟的少年轉變為有男性氣質有愛心的男人,忠於事業,信守承諾,果敢有力,尊重女性,健康向上。新時代的男子漢要培養責任心、智商、體商、情商和逆商等重要品質。作為老師和家長要改變對男孩的態度,接受男孩同樣脆弱的事實,耐心等待暫時落後的男孩;父親要成為男孩的榜樣和引路人;母親要勇於“放養”男孩;學校和家庭要“因性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