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訓案例
“三思而後行”
一次,兒子回到家,很不高興。爸爸問他為什麼。兒子說:“今天的數學課上,我用一種簡單的方法計算出老師布置的一道複雜的例題,老師說“不對”,我反複算了,不僅答案是對的,而且步驟也沒有錯!”
爸爸拿過孩子的數學題,自己計算了一遍,證實兒子的算法沒有錯。但是,他左想右想,一定要維護數學老師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於是,爸爸說:“孩子,你的算法是對的,但是還要跟著老師的思路走,更不要跟老師對峙,讓老師“下不來台”,老師以後就不喜歡你了……”兒子似懂非懂地點點頭。
一次,兒子動手打人被老師叫去寫檢討,家長也來了,在旁邊說:“你不要隨便寫檢討書,你打人,是不是人家先動手的?如果不是你的錯,你千萬不要承認啊!”當孩子說是自己先動手的,家長還說:“是不是老師硬要你承認的啊?”
專家解析
在事實和真理麵前,家長沒有鼓勵兒子說真話,而是教給孩子所謂的應對老師和同學的辦法。孩子可能從此沒有了堅持正確、維護真理的勇氣,也沒有了自己的主見,更沒有了純真的師生和同學關係。我們家長不要扼殺孩子求真、求善、求美的願望,要耐心地聽孩子把話說完,做“少說多聽”的家長。還要讓孩子在“淘氣”中增長智慧,沉著地麵對孩子和老師的真誠的師生關係。
在對一萬個孩子的調查中,兒童青少年不約而同對父母有12個“請不要”:
一是請不要忘記表揚我們為別人做好事;二是請不要在教育我們時,一個說,一個護;三是請不要忘記同我們一起出去玩玩;四是請不要代替我們做作業;五是請不要忘記提醒我們吃好早點;六是請不要強迫我們做我們不願意做的事情;七是請不要幹涉我們的興趣和愛好;八是請不要因為我們做了錯事就又打又罵;九是請不要因為一件小事嘮嘮叨叨,沒完沒了;十是請不要把不良習慣傳染給我們;十一請不要因怕丟麵子而拒絕認錯;十二請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盡發牢騷。
孩子們的心願是發人深省的。青春期的孩子麵臨的心理困擾主要有獨立性和依賴性,自傲和自卑,心理和生理發育不平衡,性覺醒和行為規範約束,自我認識提高、視野擴大與不滿足心理,成人意識和兒童認識水平低,現實和未來衝突。我們需要培養孩子科學思維的品質,包括思維的廣闊性——全麵地看問題;深刻性——深思熟慮找出問題的本質;獨立性——獨立思考,善於鑽研問題;批判性——不人雲亦雲,不盲目跟從;邏輯性——有條有理,有根有據;靈活性——不固執己見;敏捷性——不限於陳規陋俗,不死板僵化。
教育誤區
1.百依百順。家長的過分寵愛滋長孩子唯我獨尊、盛氣淩人的品格。
2.說一不二。凡事占先,一切滿足,不可一世;不滿足就發脾氣,就出走。
3.護犢情深。孩子之間發生了矛盾,總是指責對方,生怕自己孩子吃虧。
4.固執己見。不願意聽取和接受別人的觀點,對他人持懷疑和否定的態度。
成長故事
故事的啟迪
有一次,我生病了,發高燒,躺在家裏。女兒放學回到家,第一句話說:“媽媽我餓了,有什麼吃的?”我說:“碗櫥裏有麵包。”女兒拿了麵包,打開電視,一邊吃,一邊看,也不問問我餓不餓。我心裏很不是滋味……
病好以後,我痛下決心,一定要培養女兒的責任意識。我想不能再“重複昨天的故事”,一定要讓孩子感動。我特地挑選了一個關於“責任心”的動畫片。
故事情節是這樣的:幾隻小鳥出去玩,回來發現媽媽因為生病沒有做飯,便都生氣了。媽媽有氣無力地說:“我發燒了,要吃藥,你們誰給我倒一杯水?”老大說:
“我有事。”老二說:“我還要和別的小鳥玩遊戲呢。”老三說:“我也要出去玩了!”媽媽看著三個孩子遠去,傷心極了,就飛走了。它的三個孩子拚命地呼喚著媽媽,媽媽在空中說:“孩子們,我不回來了,你們太讓我失望了,你們都長大了,好自為之吧!”
女兒看到這兒,一下子抱住我,帶著哭腔說:“媽媽我對你好,你不要離開我!”
我感到女兒從那一刻起突然長大了。
相關鏈接《莊子·齊物論》:予嚐為女(汝)妄言之,女(汝)以妄聽之。
妄:不實。說的人隨便說說,聽的人隨便聽聽,都不認真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