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訓案例
被“拒聘”的大學生
小徐是中文係的大四學生,來到就業招聘會上找工作。他來到一家文化傳播公司的攤位前,看到他的簡曆,招聘人員非常感興趣,連續詢問了許多相關的問題,小徐對答如流。但是,接下來的詢問讓他傻了眼:“你爸爸的生日是哪天?”他一時答不出來,“你媽媽的生日是哪天?”小徐被問住了。
招聘人員很遺憾地說:“我們很認可你的專業知識,但你連自己的父母的生日都不知道,我們公司不會聘用連自己父母都不關心的員工。”小徐因為一個極其簡單的問題,而與即將到手的工作失之交臂,他為此叫苦不迭,現場給父母打電話,詢問了生日等相關信息。
該公司的一位負責人說:“我們不是作秀,我們始終認為,一個連父母生日都不知道的人,在公司很難用心做事。”
專家解析
明代大文學家馮夢龍所寫的《翠鳥移巢》的故事發人深省:“翠鳥先高做巢以避患。及生子,愛之,恐墜,移下做巢。子長羽毛,複益愛之,又更下巢,而人遂得取之矣。”這則寓言故事揭示了“雖欲以愛之,更所以禍之”的道理。平時孩子對家庭根本不負什麼責任,不盡什麼義務,隻要完成好讀書任務,家長就心滿意足了。而孩子如果脫離了家庭,脫離了父母,仍像一隻雖羽毛豐滿但卻受傷的小鳥,一撲翅膀,就摔在地上。
小鳥總有一天要高飛,孩子總有一天要離家,因此對孩子進行生存教育,使孩子具備起碼的獨立生活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父母對子女愛護和關懷,首先要教會子女基本的生活技能。家長們專注讓孩子學習,而忽略了生存技能的培養,這是家長們嚐到的苦果。不少父母隻重視子女的學習,其他一切全由家長包辦了。父母對孩子的愛心體現出情理交融,尊重、關懷、鼓勵、寬容相結合。要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隨時發生的事告訴孩子怎麼辦。要關注孩子的全麵健康。
孩子對父母的愛也是教育的重要方麵。要教育孩子孝心麵對父母,熱情麵對生命,樂觀麵對生活,積極麵對得失,勇敢麵對挫折,自律麵對誘惑,理智麵對青春,理性麵對衝突,精力旺盛地從事學習和生活,保持積極樂觀、蓬勃向上的狀態,而非高枕無憂,無所事事。
教育,它不僅僅是說教,而且是訓練孩子怎樣去應對問題;絕不是告訴孩子說“不會有問題”;而“教”和“做”的過程就是讓孩子成長和成熟的過程。
教育誤區
1.百依百順。一哄、二騙、三慣、四寵甚至袒護包庇。孩子因此性格脆弱,好吃懶做,無法經受任何挫折。
2.熟視無睹。任憑孩子自私、狹隘、任性、蠻橫、依賴、懶惰、以自我為中心。
3.放任自流。對孩子缺乏理想、好逸惡勞、養尊處優的行為聽之任之。
4.無可奈何。為“出人頭地”“光宗耀祖”,乞求或央告孩子讀書學習。
5.大驚小怪。孩子稍有點“不適”,家長驚慌失措;平常小事,家長四處張揚。
成長故事
家裏的義務
小雪的媽媽從小就教育孩子要尊敬長輩,勤勞儉樸,她用本人的“孝順女兒”和“孝順兒媳”的榜樣教育著孩子。
這年暑假,小雪的奶奶已經不大能獨自生活了。小雪自告奮勇地說:“我已經上四年級了,有能力照顧奶奶,讓我去吧!”爸爸不想女兒做太大“犧牲”,但是,媽媽說:“讓小雪去吧!她會學到很多在學校學不到的東西。”
於是,小雪真的搬到奶奶家,在那裏,她給奶奶做飯、陪奶奶聊天、幫奶奶洗衣服……一天,奶奶不知什麼原因,發“無名火”,小雪對奶奶說:“我不生氣,我知道這火您不是衝我發的。您也許有不順心的事,沒關係,您要感覺舒坦的話,盡管衝我發脾氣好了。”這體貼的話說得奶奶鼻子一酸,像個小孩子一樣哭起來了……
爸爸媽媽得知後,打電話來對小雪說:“你太善良了!懂得關愛體貼,我們愛你!我們為你感到驕傲!”
相關鏈接《戰國策·魏策一》:事秦,則楚韓必不敢動。無楚韓之患,則大王高枕無臥,國必無憂矣!
墊高枕頭無憂無慮地睡覺,太平無事,無所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