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訓案例
“我的爸爸”
小閔是大個子學生,經常倚仗自己身大臂粗,“力不虧”,不時欺侮毆打小同學。他父親就常同街坊蠻不講理,欺軟怕硬,所以造成孩子這種變態性格……
小閔反省時說:“每年大年初一早上,爸爸都讓我參加一場競爭。我高舉係著長長鞭炮的竹竿,“殺”到樓外去。爸爸在一旁不停地叮囑,“舉高點,別耷拉到地上”。然後,爸爸專心觀察鄰居的動靜。如果我家的鞭炮比人家的多,響的時間比人家的長,響聲也比人家的大,戰勝了人家,吃過年餃子時,爸爸就會一口吃兩個,還連聲說“真香、真香”。要是不如人家,戰敗了,爸爸就會垂頭喪氣,好不高興……”
專家解析
在“畢姆小姐的學校”裏,每個孩子都要過盲日、瘸日、聾日、殘疾日和啞日,即有一天去扮演盲人,一天扮演聾子,一天扮演啞巴,一天扮演瘸子,一天扮演其他的殘疾人。比如扮演盲人那一天,就必須嚴格地用布蒙上眼睛,必須連續24小時不許睜開。
學校再分派一些學生幫助他,在幫助與被幫助的過程中,學生學習關愛他人、理解他人,體貼別人,培養同情心和忍耐心,珍惜生命。
要教育孩子做一個有風度的人,首先父母要寬容、大度、遇事不斤斤計較,與鄰裏、同事之間融洽相處;孩子就會學著處理各種關係,也變得寬容大度,樂於與人相處,心胸寬廣,理智處事,寬宏大量,對人有包容之心。當雙方產生矛盾時,能夠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這樣就能夠減少很多不必要的矛盾。
要讓孩子時時、處處、事事感受到愛,看得見愛,接受到愛。孩子有健康發展的本能,要避免忽視、漠視和歧視。要允許孩子進步緩慢、沒有進步或暫時退步,等待孩子進步需要愛心和耐心,因為“成長比成績重要得多”!
教育誤區
1.諷刺。用難聽的字眼如“傻瓜”“蠢貨”“不中用的東西”挖苦孩子。
2.侮辱。“你簡直是個飯桶”“垃圾”“廢物”“你爸爸說你聰明,其實你比豬還笨”“一顆老鼠屎壞一鍋湯”“考不好,長江又沒有加蓋子”。
3.非難。“叫你不要做,你還是要做,真是不可救藥”。
4.壓製。“不要強詞奪理,我不會聽你的狡辯”。
5.強迫。“我說行就行,不行就不行”、“不達前三名,就跪搓衣板”。
6.威脅。“你再不學好,就不養你了!你就給我滾出家門”。
成長故事
爸爸教我助人為樂
那是一個星期六的上午,我和爸爸來到菜市場買菜。我和爸爸慢慢地走著。突然,爸爸發現在買菜的人群中,站著一個小女孩,她的雙眼已被淚水蒙住了,嘴裏不時地喊著“媽媽……媽媽……”
爸爸叫住正往前走的我,領著我,走到那小女孩的麵前,爸爸蹲下身來,和藹地問小女孩:“你為什麼在這裏哭?”
小女孩滿麵淚水,十分傷心地哭著說:“我找不著媽媽了。”
爸爸撫摸著小女孩的頭說:“不要哭,我們來幫助你找媽媽!”她輕輕地點了點頭,和我們一起在菜市場裏尋找……
菜場裏人非常多,十分擁擠,我們來來回回找了十多分鍾也沒找到。我滿頭大汗、兩腿發軟,對爸爸說:“我累了!我們回家吧,把小妹妹交給警察吧!”
爸爸堅定地說:“不行!我們既然已經幫她了,就要幫到底!如果是你找不到自己的媽媽,你是不是也一樣的傷心和焦急啊!在別人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大家要伸出關愛之手,給她幫助!”我聽了後深受啟發。
突然,小女孩看到了自己的媽媽,大聲地喊道:“媽媽!媽媽!”她跑了過去,和媽媽緊緊抱在一起。此時,我和爸爸笑了,心裏感到特別的甜。
我終於明白,如果每人都獻出一點兒愛,這個世界將更加美好!
相關鏈接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三:那桀紂有何罪過?也無非倚貴欺賤,恃強淩弱,總來不過是使勢而已。
恃:依仗;淩:欺淩。依仗強大,欺侮弱小,仗勢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