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魚目混珠(1 / 1)

教訓案例

教輔教輔,亂得離譜

媽媽帶孩子走進書店,五花八門的教輔讀物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目前,全國不到600家出版社中,有500多家正在出版教輔讀物,全國中小學教輔讀物市場產值至少有200個億。為數甚多的書籍扛著“素質教育”的大旗,貼著“新課程”的標簽,打著“狀元書籍”的旗號,虛張聲勢。麵對如此多的教輔,媽媽和許多家長一樣十分無奈,說“不買吧,怕孩子學習落下來;買了,又增加孩子的負擔。買什麼樣的教輔讀物對孩子有幫助?真是讓我們沒了主意……”

專家解析

新課程倡導學生的全麵、健康、和諧、可持續發展,主張有效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而教師的教學由教會學生,變成讓學生學會和會學。

高質量的教輔讀物在教學上的確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它作為教科書的重要補充,可以拓寬知識麵,滿足學生們的特殊需求;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幫助學生從新的視角鞏固所學的新知。然而,教輔讀物是一把“雙刃劍”,用好了,可以有效促進孩子學業的發展;用不好,反而會增加孩子的負擔。特別是采用“剪刀加漿糊”的方式編輯而成的低劣產品,泛濫成災,不僅有重複印製,粗製濫造的,而且有與教材脫節,甚至錯誤眾多,師生在使用時痛苦不堪,並會給課程改革帶來混亂,猶如“毒奶粉”。因此,要全麵實行教輔讀物準入製度;嚴格把住教輔讀物進入學校的關口;鼓勵教科書研製部門開發高質量的配套教輔讀物,采取“打包”方式配套發行;製定嚴格的教輔讀物準入市場的一係列製度,斬斷依靠教輔讀物發不義之財的黑手,讓實用的教輔讀物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有許多孩子不看或不愛看教輔資料,除了負擔太重,無力應付的原因之外,膩煩和逆反心理也是重要的原因。“心理斷乳”期是孩子從幼稚走向成熟的轉折時期,反映了少年兒童心理上的進步。從心理上依附於父母,到出現獨立意向,這是重大的變化。當父母的要正確看待,根據孩子的心理特點,循循善誘。家長更應看到逆反心理的積極一麵,如出現的好奇心是求知的動力。逆反心理往往具有求異和思辨的特點,是孩子智慧的火花、創造的源泉,家長應留心注意,因勢利導,促其成材。

教育誤區

1.隨波逐流。片麵追求升學率導致“配套同步練習”“寒暑假作業”“試卷分析”“能力提高”和為參加奧林匹克競賽訓練應運而生的必備用書。

2.利益驅動。貿然進軍教輔讀物市場的出版社躍躍欲試,努力分羹。家長在“精華”“指南”“秘籍”“寶書”“經典”中眼花繚亂。

3.人雲亦雲。“多、亂、差”的教材輔助資料良莠不齊的現象不堪重負。隻關心練習,不關心思想;隻注意數量,不注意質量和實效。

成長故事

無名火

小剛的媽媽找到老師,反映孩子經常在家發“無名火”。昨天,他剛一進家門,就把書包狠狠地摔到了床上,賭氣地把自己畫的一幅畫撕得粉碎。媽媽問他原因,他什麼也不講,鬧得全家晚飯也沒吃好。

老師聽了小剛媽媽談的情況,聯想到昨天小剛因美術成績不好而悶悶不樂回家的樣子,心裏明白了八九分。老師認為這些行為是由不當的心理防衛機製——遷怒造成的。合理的心理“置換”有利於人的健康,但如果發展成為有礙人際交往的不當行為,就會成為人格障礙了。

老師說:“當青少年的心中積有鬱悶時,最容易向自己的親人暴露煩惱,他們會出現發火、撒氣、摔打東西等。這時,父母應理解孩子,不可以和孩子一起“火”

起來。要采用一些方法使他安靜下來,如讓他聽聽歌或盡情唱上一首;喜愛體育的就讓他做幾次加速跑;或帶孩子到公園靜靜地走走。這些方法稱為“合理誘導發泄法”,也叫“轉移法”,會起到心理平衡的作用。孩子平靜下來後,家長要問明情況,該開導的開導,該批評的要批評,不能遷就錯誤的遷怒發泄。”

媽媽後來幫助孩子認識到:一個心理成熟的人應該能控製怨氣,並會找尋合適的辦法表達自己的不滿,情緒應當受到道德感、理智感的影響和控製。

相關鏈接漢·魏伯陽《參同契》上篇:魚目豈為珠,篷蒿不成檟。

混:摻雜,冒充。用魚眼睛冒充珍珠,以次充好,以假亂真;而非貨真價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