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華而不實(1 / 1)

教訓案例

華而不實

一所學校被批準為“省書法特色學校”後,每天的書法練習時間名存實亡了。學生們談起曾經有過的書法課很有些留戀不舍,於是自己買來字帖臨摹,找美術老師指點。

有一天,家長會上家長們談起這件事,都挺激動的。有的說:“現在孩子寫的字實在認不得,是“鬼畫符”。”有的家長說:“孩子用電腦多了,寫字也不會寫了。”還有的說:“我們看見孩子老師的字寫得也不怎麼樣,哪能培養出寫“好字”的學生呢?”

專家解析

我們應當鼓勵多樣化辦學、特色化發展。有的學校把榮譽牌匾當作“政績工程”“學校名片”“時髦門麵”“護身符”“金字照牌”,抱回學校就成了“終身伴侶”,最終導致榮譽牌匾“含金量”不斷降低,出現了“文明學校”不文明,“先進學校”不先進,“示範學校”無示範,“轟動效應”後偃旗息鼓的現象。這種現象本身就是對老師和學生的負麵教育。我們在教育的過程中,絕不可以做虛有其表、敗絮其中、花拳繡腿的事;學校要創品牌應當在內涵上做文章,而全體師生也應當踏踏實實做事,認認真真做人,不做好看不實用、興師動眾而勞民傷財的事,不做表麵文章而實際腹中空空的人。

以書法教育為例。2009年,教育部在全國7省市進行的關於漢字書寫水平的問卷調查,3000多名教師中有60%的人認為,現在學生的書寫水平下降或明顯下降。90%以上的中小學沒有書法課,寫字教學隻是零散在語文、美術課程中略有涉及,有的中小學雖設書法課,實際卻名存實亡。書法教育大有淡出的危險,在“升學第一”觀念的影響下,許多寫字課被擠占,與考試不掛鉤的書寫能力被嚴重忽視,而練習書法的心靜、手穩、坐得住的優點恰恰成為孩子們的缺陷。

在漢字母國的中國,書法教育卻被不少教師和家長所忽視;傳統書寫技能有被完全替代的趨勢,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警覺!書法藝術作為傳統的“國粹”,不僅可以提升青少年的個人素質,而且可以使青少年了解中華傳統文化,培養民族認同感和嚴謹務實的生活態度。

教育誤區

1.缺乏規範。沒有嚴謹的態度,跟風隨潮,敷衍了事,滿足於一時一事的熱熱鬧鬧,缺少返璞歸真的觸動心靈的教育。

2.缺少要求。要求不嚴,大而化之,得過且過,滿足於當下“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的風風光光,缺乏長遠發展的眼光。

3.缺少務實。不重視內涵的打造,耐不住寂寞,沉不下心來,熱衷於典型的“政績工程”“一把手工程”,做表麵文章,搞形式主義,缺乏實幹精神。

成長故事

從宿舍服務員到名譽院士

2009年9月22日,香港大學舉行了隆重的名譽大學院士銜頒授儀式,表揚對港大和社會有卓著貢獻的10位人士,其中除了資深大律師、工程師、銀行家等在社會上深具名望者,還有在大學堂任職接近半個世紀的宿舍服務員袁蘇妹。這位深受學生愛戴的“眾人母親”從沒有受過正式教育,識字不多,卻以獨特的方式培育英才,其貢獻不亞於學識淵博的教育家。

她在宿舍服務44年,一直對住宿生關懷備至,盡心照顧他們的飲食起居。她的每一聲叮嚀、每一句鼓勵,都成為學生離家苦讀時的最大慰藉。待人至誠,不計較得失,令她這個看似平凡、不起眼的角色,贏盡學生的敬重。雖然已經退休10年,83歲的她仍然是曆屆學生眼中的“宿舍之寶”,彼此聯係從未中斷。今年春節,新老住宿生與袁蘇妹歡聚一堂,細說從前,不論哪個年代的學生都有說不完的話題。被問到與學生們保持友情的秘訣,她說“拎出心來對人”。

反觀我們的教育是否也對這樣平凡的生命故事有這樣的關注和尊重?我們教育的目的往往不是做“普通人”,而是要爭當“成功人士”,這樣的目標,是否會在奮鬥中失去了對普通人的尊重,異化了人生更為重要的內容?

相關鏈接左丘明《左傳·文公五年》:天為鋼德,猶不幹時,況在人乎?且華而不實,怨之所聚也。

華:通“花”,開花;實:果實。花開得好看,但不結果實,外表好看,徒有其表,內容空虛,金玉其表;而非表裏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