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曾想,祝融聽完,竟怒道:“此等小事也需求我?”寧越聽罷,雖是覺得這麵目語氣不是很受用,但聽這話中之意,想必這眼前所急,於這祝融來說不過是彈指一揮間便能解決的事,簡直是微不足道得很。便又進言道
“後生愚鈍且手段淺陋,還望火神大人提點一二。”祝融聽罷,歎了口氣道,“罷了,你既有緣見我一麵,我便指點指點吧。”停了一停,便道:“你難道不知本尊也稱水火之神麼?”
原來,堯帝時期,洪水滔天,浸山滅陵,黎民百姓生活於水深火熱之中。堯帝下令鯀(人名)去治理洪水,可是九年過去了,毫無成效。後來,鯀知道天上有一種稱為“息壤”的寶物,隻要用一點投向大地,馬上就會生長起來,積成山,堆成堤,於是鯀想辦法到天上偷了息壤到人間。用它堵塞洪水,大地終於漸漸看不見洪水蹤跡了。但是,天帝知道息壤被竊,就派火神祝融下凡,在羽山地方把鯀殺死,並奪回餘下的息壤。天帝還命祝融監視人間治水,命他掌管一方水的大權。由於祝融屬南方之神,所以就合水火為一神,兼任南海之神了。
寧越哪裏曉得這些上古神誌,隻覺,自己多年來都是隻聽聞這水火並不相容的,誰曾想,這祝融竟然是水火之神!當真覺得實在是離經叛道了些。剛想到此,那火神祝融又道:
“便就提點到此吧,餘下之事便靠你自己了。”言罷便消失不見,寧越看罷,也終於無甚想法了,想來這幾日間這樣的起落已然太多,寧越終於接受了這現實,心道,還是求人不如求己啊。
隨即寧越便開始思索起來,方才火神祝融那話,莫不是這水火可溶?但仔細回想一番,自己此生還沒有見過如此景象呢。自己隻知道“水火無交”“水火無情”這些說法,哪裏聽過什麼水火相容!
想到此間寧越隻覺頭大如鬥,正值此時,腦海中猶如電光火石般閃過一個想法,自己在仙蹤穀中淩霄閣中,曾看過《易經》六十四卦,中第六十三卦卻為“水火既濟”,是下離上坎相疊,坎為水,離為火,水火相交,水在火上,水勢壓火,大功告成。此卦名為“既濟卦”,即功德圓滿,象征成功的意思。
寧越想到此間隻覺猶如醍醐灌頂一般,這不就是陰陽轉化,太極陰陽魚的意思麼?自己眼下情形不正是完全應和此卦麼?既然如此,那便是,隻要找到這個陰陽互轉的關鍵所在,這禁製不就立時迎刃而解了麼?
寧越想到此間,頓時覺得暢快無比,猶如春風拂麵般愜意非常。想得一會,又覺此事又到了瓶頸之處。思道,這水火既濟,水火相容成功的轉化條件,是很難找到,很難把握的。又想起,自己在淩霄閣一本書中見過這麼一說。
鐵匠鋪裏的火爐旁都有一缸水,這水有兩用。一是讓灼熱鐵器急速冷卻使其產生韌性,二是,鐵匠不時的要蘸一點缸中涼水,撒於那通紅的灶心之中,濺在燃煤之上,隻要度量時機合適,爐火非但不會被澆滅,反而會燃燒的更加旺盛!
想到此間。寧越不禁一拍腦門,心道,有了!
隨即便喚出那聚寶盆,從盆中取出火石焦炭,學那鐵匠之法,在這冰天雪地之中,升起爐火,如法炮製,用祝融杯化出熱水,取得些許撒於那爐火之上,隻見真如那書中所說,火勢愈來愈大,寧越見狀心中大喜,更是一遍又一遍的重複施為,不厭其煩。
如此忙的一會,便已經是火光漫天,這天地間的冰雪竟開始慢慢融化,隨之這天地也是越變越小,寧越大為驚歎,在寧越驚歎間,自己已然出了那幻境,不由心中狂喜,想來這禁製已經破了。
出得那幻境,寧越見眼前那大門還是緊閉如初,門前五根立柱仍在,心道,也不知當真破了沒有?那便試一試吧。思畢,便向前走了幾步,果然再不見任何異常,一直走到了,那五根立柱之前。嗯,定是破了。
到得那立柱之前,不禁道了句:“不會這立柱也是禁製吧?”
剛想到此,果見那立柱開始緩緩移動,最後排列如梅花狀,寧越見此情形心情也是隨之一沉,暗謅自己真是烏鴉嘴。但又一想,畢竟這《生死簿》好歹也是天書一本,哪能那麼容易就讓自己看到,況且第一道禁製不是給自己破了麼?
想到此間,不由信心大增,徑直走前去。同時心道,我倒要看看這禁製又有何不同,要如何破解?寧越心中忽然升起一種難以名狀的期許之情。竟有些迫不及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