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新媽媽的生活指導(1 / 3)

寶寶出生以後,新媽媽的生活節奏驟然緊張起來。月子裏既要照料寶寶,還要調養自己虛弱的身體,紛繁忙亂中稍不留意便有可能犯下一個個錯誤,影響身體康複和寶寶的健康。那麼,在月子裏新媽媽都容易犯一些什麼錯誤?

新媽媽的房間要舒適宜人

在一些傳統觀念中,坐月子的新媽媽無論是在什麼樣的季節,都需要“悟”,衣服穿得厚厚的,窗戶關得嚴嚴的。殊不知,如果新媽媽“悟”得太緊,室內空氣不流暢,加之產後虛弱的身體,很容易導致疾病的發生。

室內環境安寧、整潔、舒適,有利於新媽媽的休養。如果室內擺設雜亂無章,空氣汙濁,喧囂吵鬧,就會影響新媽媽的身心健康。優美的環境既能美化新媽媽的生活,有利於新媽媽休息,又能美化新媽媽的心靈,致使其精神愉快,早日康複。

新媽媽在月子裏的居室往往是門窗緊閉,俗稱“捂月子”,這是沒有道理的。新媽媽新陳代謝旺盛,出汗多,乳汁的分泌,惡露的排出,加上在室內大小便等,各種氣味混在一起,對新媽媽的恢複十分不利。醫院病房空氣消毒實驗證明,緊閉門窗的房間,空氣中有大量的細菌,通風換氣後,細菌很快下降,說明空氣流通是空氣消毒的最好方法。不要因為產後或發熱而緊閉門戶,應該保持居室溫暖通風,即使冬天也要短時間地開窗換氣,但注意門窗不要對流,不要讓冷風吹到新媽媽及嬰兒身上,以免著涼。

房間裏的陽光要充足,而且非常值得注意的一點是任何人都不可在這裏吸煙,以免新媽媽和寶寶成為二手煙的受害者。無論春夏秋冬,每天都要定時開窗換氣,使房間裏總是保持新鮮的空氣。需要提醒的是,換氣時最好讓媽媽和寶寶暫時離開房間一會。

新媽媽的居室環境,對她的康複可謂意義重大。新媽媽的居室應保持空氣新鮮,經常通風,室內溫度最好保持恒定,以20℃~22℃為宜,濕度保持在50%~60%,避免室溫過高和濕度過大。天氣過於炎熱時,為了避免媽媽中暑,可用電風扇或空調來降室溫。但切不可把溫度降得過低,以免媽媽和小寶寶受涼,患上傷風感冒。

別忘了給臥具、家具消毒,而且陽光直射5小時可以達到消毒的目的。除此以外,保持衛生間的清潔衛生不可忽視,要隨時清除便池的汙垢,通風挽氣,以免汙染室內空氣。在新媽媽的臥室內宜放些衛生香,這樣可調節室內空氣,消毒抑菌。

新媽媽的房間要衛生整潔,新媽媽及嬰兒的物品要分類放好,不要亂用亂放,雜亂的居室,易導致新媽媽心情不好,尤其是喜歡整潔的女性。

新媽媽的身體比較虛弱,抗病能力變弱,要注意避風寒濕邪,尤其是妊娠時骶骼韌帶鬆弛,骶骼關節損傷,一旦受風、受寒、受濕,便極易導致腰腿疼痛。所以,新媽媽必須避風寒和潮濕。但避風寒和潮濕,並非緊閉門窗,特別是在盛夏季節,緊閉門窗往往會導致新媽媽中暑。

新媽媽要充足地臥床休息

媽媽在分娩時消耗了很大的體力,加上出血、出汗,產後一定要注意充足地休息。產褥期應保證新媽媽有每天要保證10小時左右的睡眠時間,這樣有助於體力恢複,並可提高食欲,促進乳汁的分泌。

在寶寶出生後的前幾個月,許多女性驚訝地發現她們非常容易感到疲憊,這個時候就不要過於著急,做事一定要慢慢來——你需要一定的時間來適應。通常產後半個月可做較輕的家務勞動,一個月後可逐漸恢複正常活動。但產褥期應避免重體力或蹲位姿勢的勞動,也不要站立過久,以免造成日後的陰道壁膨出和子宮脫垂。

新媽媽的穿著要厚薄適中

產後身體大量出汗,內衣宜穿吸水性較強的棉製品,外衣要柔軟透氣。炎熱季節不一定非得穿長衣、長褲,這樣容易生熱痱或引起中暑。

新媽媽的內衣內褲的選購原則應該是:吸汗、透氣性好、無不良刺激的純棉織品,應寬大舒適。衣著要常換,特別是貼身內衣更應經常換洗。內褲最好一天一換,上內衣也要兩天一換,以保持衛生,防止感染。

新媽媽的穿、蓋應適中,以不感到過冷、過熱為宜,尤其是夏天,切忌穿得過厚,以免影響身體散熱。有的人認為新媽媽不能見風,在夏天也穿得厚厚的,這樣新媽媽體內的熱量散發不出,易導致中暑。

為防止產後發胖,在坐月子期間,新媽媽可選用前開式的內衣和塑身褲。前開式的內衣好像運動內衣一般,可以體貼地包裹胸部又沒有過分緊張的束縛感,前開式的設計也可方便授乳;塑身束褲則幫助子宮及傷口複原,促進皮下脂肪收縮,對恢複身材很有幫助。

產後還可選用腹帶適當裹緊腹部,以防腹壁鬆弛下垂,但不可過緊,以免引起腹壓過高,影響正常的生理功能。

新媽媽的鞋子,最好選用舒適的平底布鞋,不要穿高跟鞋,因為它可使身體的重心改變,加重各肌肉群的負擔,容易引起腰酸腿痛。新媽媽的襪子應選純棉線的,即使在夏天也不要赤腳,以免引起腳底及相應的關節疼痛。

冬天新媽媽的床鋪衣著均須柔軟,床上厚鋪墊褥,被蓋宜軟,衣著宜穿棉衣、羽絨服之類,腳著厚棉線襪,下肢須注意保暖。春秋季節新媽媽衣著、被褥注意較平常人稍厚,以無熱感為好,穿薄棉線襪。

別讓新媽媽的身體受風

產後風濕病即是產後受了風寒濕邪,傷及關節、筋脈、肌肉組織所表現的“月子病”。

女性產後風濕病,又被稱做“產後風”,又叫“月子病”,是女性在分娩的時候,因肌表、筋骨大開,身體虛弱,內外空虛,不慎風寒侵入造成的。在“月子裏”的恢複期,肌表、筋骨合閉,使風寒停留於體內,為產後風難治的原因。典型症狀是全身怕風畏冷,稍有開窗就有“涼風鑽到骨頭裏”的感覺;哪怕是炎熱的夏季,關節處也要綁上棉護套,才稍感舒適;全身關節、肌肉涼痛,十分痛楚。部分病人多伴有頭痛、頭暈、怕風、眼眶疼痛、眼睛幹澀多淚,也有的病人關節和肌肉處有鑽風感。此類病人用抗風濕藥物治療無效,說明該病既屬於風濕類疾病,但又與產後血虛、風寒濕邪有關,故而將其稱為“產後風濕病”。在女性中有相當多的人患有此病,故對該病的預防和治療尤為重要。

小貼士

順產後,6~8小時即可坐起來,12小時後可自己下地大小便,48小時後可下地輕微活動。不過,如果新媽媽有異常情況,如體溫升高,心髒病,高血壓,嚴重貧血,難產手術等,應適當延遲下地活動的時間。總之,每個新媽媽應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注意勞逸結合,爭取早日康複。

風濕寒邪侵入人體的途徑有:

1.產後大汗淋漓,沒有保暖,受了風寒。

2.新媽媽所住房屋潮濕陰冷。

3.新媽媽受門窗過道之過堂風的侵襲。

4.新媽媽過早勞累或使用冷水洗衣。

5.新媽媽過早行房事。

6.新媽媽淋雨受濕。

女性產後由於胞宮受傷出血,導致血脈空虛,元氣大傷,經絡、血脈肌肉筋骨空虛,如果外邪乘虛而入,就會使肌肉、關節酸痛沉重,怕風怕冷,從而導致此病。

一般產後風治療不當,後果會比較嚴重,晚期大部分轉為嚴重的風濕病、類風濕病症,風濕為風邪由表入裏、滲透骨表、導致骨營養不良,變形,活動關節部位幹枯壞死,風濕代謝物存積關節腔或腠理之間不得排出,渾身虛腫或水腫、活動關節腔積液、代謝紊亂、部分病人發展為類風濕,長期風濕侵入人體,占位機體,影響血脈流通,導致體內器官血脈失去營養、變形,有些機體肌肉組織萎縮,重者直接侵入到五髒六腑,引起髒腑疾病,導致髒腑功能衰退,氣血運行無力,四肢供營不足,筋骨幹燥,形成嚴重的類風濕。而致產後風難治的一個主要原因,如風入腎髒可導致腎功能下降。產後風濕病在治療上西藥療效差,可對症予以中醫中藥治療,如果此病能夠及早得到診治,就不會有後遺症,但是治療不及時,則病情由表入裏、由淺入深,會出現後遺症,部分患者可能誘發其他難愈疾病。

要避免產後風濕的發生,產後至少20天內要避免吃冷飲、下涼水,老祖宗傳承下來的“坐月子”也並不是完全沒有道理,有一部分還是十分符合東方人的體質。一旦患產後風濕病十分麻煩,西醫幾乎無特效療法,隻有用中藥敷臍療法能夠緩解症狀。很多中醫認為,患者連續6~7天用溫黃酒100克送服筋骨痹痛消係列藥物,關節處的酸痛可減輕許多。整個敷臍療法要堅持兩個月,才有持久療效。

新媽媽要及時排尿

新媽媽因分娩時用力,產後疲倦思睡,故最初24小時應臥床休息。但是產後應盡早在床上自解小便,否則脹大的膀胱會妨礙子宮收縮,不利於子宮的複原。

產後4小時要讓新媽媽解小便。為什麼要讓新媽媽及時排尿?有兩方麵的原因:

產後尿量比懷孕期要多得多

這是因為內分泌的改變,雌、孕激素及醛固酮的作用,使孕婦的新陳代謝發生改變,使體內水鈉瀦留增加,這是懷孕期的生理需要,能夠起到穩定母體環境的作用。增加的水分,一部分瀦留組織間,另一部分使血液稀釋。分娩後情況發生變化,由於胎盤排出,子宮縮小,大量血液進入體循環;胎盤激素的突然撤退,醛固酮及皮質醇量減少,組織間液的回吸收增加也進入體循環,使循環血容量上升,孕期瀦留的水鈉通過腎髒排出體外,因而產後尿量大大增加。在最初的幾天裏,24小時可排尿2000~3000毫升,應屬正常現象。

預防產後出血

在分娩過程中,膀胱受壓,黏膜充血、水腫、張力降低,會陰傷口疼痛及不習慣於臥床姿勢排尿等原因,容易發生尿瀦留,脹大的膀胱妨礙子宮收縮會引起產後出血,還易引起膀胱炎。所以,一般在產後4小時讓新媽媽解小便。

小貼士

產後因抵抗力下降,衣著應根據季節變化注意增減。天熱的時候,就不一定上要穿長袖衣、長褲,頭包毛巾。如覺肢體怕風,就可穿長袖衣。但夏季如果捂的太厲害,就應當心長痱子或引起中暑。

許多新媽媽,尤其是初為人母,在分娩後一段時間內會出現小便困難,有的新媽媽膀胱裏充滿了尿,雖然有尿意,卻尿不出來;有的新媽媽即使能尿,也是點點滴滴地尿不幹淨;還有的新媽媽膀胱裏充滿了尿,卻毫無尿意。這是怎麼回事?

原來,在懷孕期,孕婦體內的水分主要靠排尿和出汗等排出體外。但在懷孕晚期,由於增大了的子宮壓迫膀胱,使膀胱肌肉的張力降低,在分娩時,胎兒的頭又長時間緊緊地壓迫著膀胱,使膀胱肌肉的收縮力減弱,因此,雖然分娩後子宮對膀胱的壓迫減輕,但由於膀胱肌肉張力的下降和收縮功能的減弱,膀胱已無力將其中的尿液排除幹淨。另外,有些新媽媽在分娩時做了會陰側切術,小便時尿液刺激傷口引起疼痛,導致尿道括約肌痙攣,也是產後小便困難的原因,也有些新媽媽不習慣在床上小便,也會影響及時排尿。如果產後5~6小時仍排不出尿液,醫學上就稱之為產後尿瀦留。

產後小便困難是一件很難受的事,如果產後發生了小便困難可采取以下方法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