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泥土(1 / 1)

行走的泥土

是的,行走的泥土是有生命的。泥土融入江河,奔騰的流水是它的生命;泥土舞蹈在宇宙,飛揚的塵埃是它的生命;泥土棲息於園圃,盛開的花朵是它的生命……

我的詩作《探尋生命的花色》有幸榮獲由中國散文學會、中國新文學藝術創作研究院、大河詩刊社、河南省宜陽縣文聯聯合主辦的“李賀杯”全國散文詩歌大獎賽二等獎,頒獎會於2010年11月在九朝古都洛陽如期舉行。按照大獎賽組委會通知,為了更好地紀念唐代偉大天才詩人李賀,2011年清明節將舉行李賀墓除草培土活動,每位赴洛參加頒獎會活動的嘉賓須攜帶家鄉新鮮泥土300~500克。

李賀祖籍隴西,生於福昌縣昌穀(今河南省洛陽市宜陽縣),是唐代著名詩人,字長吉,世稱李長吉、鬼才、詩鬼等,與李白、李商隱三人並稱唐代“三李”。李賀是中唐浪漫主義詩人,一生愁苦多病,僅做過3年從九品微官奉禮郎,因病27歲卒。這位英年早逝的偉大詩人,一生鬱鬱不得誌,雖然隻活了27歲,但存世之作達200餘首。

就是這位天才的苦吟詩人,其多舛的命運,強烈地撥動了我的心弦。懷著對李賀的無比敬仰,接到組委會通知後,我特意騎車到幾十裏外的黃河岸邊,為李賀墓除草培土活動精心準備了500克泥土。說實話,這次參加“李賀杯”全國散文詩歌大獎賽,獲獎不是唯一目的,最主要的,是希望借活動之際,到李賀的家鄉去憑吊這位偉大的詩人。

到洛陽五星級華陽廣場國際大酒店報到那天,倉促間,我沒有將攜帶的泥土交給組委會,而是徑直帶回了房間。後來在電梯碰到同來參加頒獎會的著名作家淩鼎年先生,問他,也是情況如此。我們一致的意見是,第二天上午參加李賀雕像落成儀式時,將土直接帶到宜陽。我這次到洛陽因攜帶了不少東西,挎包被塞得鼓鼓囊囊,有些沉,但一包泥土,寶貝似的,寸步沒有離開我的身邊,跟著我坐車跑了幾百裏路,從鄭州來到了李賀的故裏宜陽。更值得一提的是,鼎年先生因提前到海南參加一個會議,他攜帶著從家鄉太倉市帶來的泥土,先是坐飛機到海口,後又轉道來到洛陽,一罐泥土跟著他,可是旅行了不短的路程呢。

在坐落李賀雕像的廣場上,我們將泥土交給宜陽縣的李小平女士時,我看到,細心的鼎年先生還在他裝著泥土的罐頭瓶蓋上,用紙片寫了幾行字貼在上麵。紙片上的具體內容我沒有看,但我猜測,肯定是與這瓶泥土的來源有關。一罐泥土,幾行字,足可見我們對天才詩人李賀的虔誠敬仰之情。此前,我曾與鼎年先生說,這些泥土跟著我們,跑了很遠的距離,成了會行走的泥土,鼎年先生說此言甚妙。

是的,行走的泥土是有生命的。泥土融入江河,奔騰的流水是它的生命;泥土舞蹈在宇宙,飛揚的塵埃是它的生命;泥土棲息於園圃,盛開的花朵是它的生命……我希望某一天再到宜陽,看到有我們培土的李賀墓,芳草萋萋,那遍地蔓延的,是我們對這位偉大詩人的殷殷思念,是永開不敗的文化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