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站·鉛筆及其他
與方友一塊出門開會,也是一件頗爽心的事情。這個時候,在他身上足以體現出長者風範,無論上車下車,還是到了目的地,他都不忘叮囑你要注意的事項……
接站
2010年1月21日至22日,由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方正番薯網、中大文景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北京有望傳媒、微型小說月報聯合舉辦的“中國微型小說數字航母啟動儀式暨番薯網微型小說高端論壇”等係列活動在北京北大博雅國際會議中心召開。作為會議受邀代表,我於1月20日夜晚乘坐K180次列車踏上通往北京的旅程。與我同乘K180次列車的,有河南省文學院專業作家、中國著名小小說作家孫方友先生。他是10號車廂軟臥。我是6號車廂硬臥。此前,因忙,我與方友兄並沒有相約到北京的時間,沒想到買罷票通了電話才知曉,我們竟然乘坐同一次列車。
這次,受邀與會的河南代表有孫方友、秦德龍、安慶、侯發山、平萍,和我。秦德龍因有事先期抵達北京;出發前,安慶打電話希望我能轉道新鄉與他一塊,無奈我已買好車票隻得作罷;侯發山也希望與我同乘一趟車次,因他乘坐的那趟列車不在鄭州靠站,故早我一個小時到北京,相約在火車站結伴而行;平萍是在我們到了北大博雅國際會議中心相見後,才知道彼此乘坐的是同一趟列車,巧合的竟然是同一車廂,但因為事先溝通不暢,我們雖然“近在咫尺”,卻是“相隔兩茫茫”,隻好“無緣相見”,“失之交臂”!
出發前的上午,方友打電話告訴我一個感人的故事:北京會議舉辦方誤以為我們是20號早晨到北京,《微型小說月報》的主編傅國棟、副主編尹全生二位為了接站,淩晨4點多就起床了,結果到了北京西站,左等右等都不見我們。打方友的手機,無法接通;又打我的手機,一直關機。後來他們才知道我們是坐20號晚上的火車,21號早上到北京。聽了方友的講述,我的心裏既愧怍又感動。
方友被稱為“小小說之王”,是中國當代小小說文壇的一麵旗幟,其“陳州筆記”、“小鎮人物”係列小小說等已在讀者中產生廣泛影響,在省內外頻頻獲得各項文學大獎。然而就是這樣一位重量級的人物,有人竟揚言要“封殺”他。其實誰都知道,作家不是說培養就能培養出來的,也不是隨意就能被“棒殺”的。大千世界,芸芸眾生,就連小草都“野火燒不盡”,況且,方友已是一棵大樹了!
論創作,論年紀,方友均可謂我的師長。但因為交情篤厚,有時見了麵,我還與他亂著玩,沒大沒小的,他也不惱。與方友一塊出門開會,也是一件頗爽心的事情。這個時候,在他身上足以體現出長者風範,無論上車下車,還是到了目的地,他都不忘叮囑你要注意的事項……這些本來應該年輕人操心的事情,結果都讓方友想到了。因此,與方友一塊出門,倒讓我省卻了不少心,格外踏實。
K180次列車於淩晨6點16分準時抵達北京西站。按照預先約定,我與方友在出站口相見,到時會議方會有專人過來接站。沒想到在出站時發生了一個小插曲。
我也算是一位行動敏捷的人,為了不耽誤時間,列車甫一停站,我便緊趕慢趕地出了驗票口。沒想到,在驗票口外,我眼巴巴地盯著魚貫而出的人流,都沒看見方友。我撥打方友的手機,方友說他已在北出站口等我了,讓我趕往那裏會合。我急忙奔到出站口,可是找了半天仍是沒見到方友的影子。打電話,方友說他就在出站口的廣場上。我心裏很納悶,自己明明是在出站口的廣場上,怎麼就是不見方友呢?我懷疑向來以文明著稱的北京,不會也鬧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