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名編動態——係列速寫之二
《永遠的門》的作者邵寶健認為:小小說作家要想在文壇上有發言權,尚需“健身”,這個“健身”包括學識上的長進和綜合文字之建樹。
《文學港》的王毅先生,集編輯、作家於一身,多年來,利用業餘時間創作出版了多部長篇小說和兩部中短篇小說集等。在春回大地、草長鶯飛的日子裏,王毅又搬到一座高層公寓的第9層。這是他來到這座海濱城市的20年間,第7次“喬遷新居”。王毅迷戀於窗外景色的時候,常有清脆的電話鈴聲響起——有親朋好友的,也有小小說讀者的。
《永遠的門》的作者邵寶健認為:小小說作家要想在文壇上有發言權,尚需“健身”,這個“健身”包括學識上的長進和綜合文字之建樹。所以近兩年,邵寶健潛心伏案,艱難地完成了一部38萬字的長篇小說《鑽石紐扣》,不過目前尚未有出版社拋出“紅繡球”,對其納入出版規劃。待字閨中的“女兒”如今仍然“寂寞花無主”。熟悉出版行業的朋友,有誰主動願意出來牽線搭橋、甘當“紅娘”嗎?
《二姑給過咱一袋麵》的作者侯德雲,近來已完成李永康先生主持的《侯德雲訪談錄》。該說的話一句沒少說,不該說的話一句沒多說,說與不說都恰到好處。目前,侯德雲有兩本書正運作在出版途中,一本是作為主編的《瓦房店文學作品精選》,另一本是以作者麵目出現的《侯德雲小說自選·誰能讓我忘記》。侯德雲心中還編織一個夢想,早日重返鄉村,閑居東屏山下,種花,種菜,聽音樂,寫文章。
《紅蝴蝶》的作者馬均海,於年前受聘到河南青年報社,緊張的工作之餘,創作熱情不減,常有小小說佳作在各類報刊麵世。馬均海是位熱心人,時不時邀三五文人,就幾碟小菜,把盞邀樽,推心置腹,談笑風生,全是一些有關小小說的話題。馬均海最近見到本刊的創刊號,情不自禁地打電話對本刊給予充分肯定。本刊同仁感動之餘,又多了一份信心和責任。
《獨身男人》的作者中村是個“一心二用”的人,喜歡寫中、短篇小說,也喜歡寫小小說,寫小小說隻是偶爾為之,但在小小說領域卻也爭得一席之地。中村又是一位不滿足現狀的人,放著《洛神》雜誌社副主編不幹,撲騰“下海”,先後受聘於《大河報》、《小小說選刊》、《新勞動》等報刊社,輾轉多個單位又回到原地,於今年元月份被正式調入《散文選刊》雜誌社工作。中村如今終於修成“正果”,一顆不“安分”的心也該趨於平靜了吧?